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231|回复: 1

[手机报综合版] 听得了“杂音”

[复制链接]
来自
陕西
精华
0

108

主题

108

帖子

168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68

IP属地:陕西省

发表于 陕西省 2020-11-12 15: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杂音”。领导干部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端正人品官德,都应听得了“杂音”。有位部队领导在谈工作体会时说:“杂音”就是不同意见,听到“杂音”要心平气和。只要别人源于实情、出乎真心,就不能因为话有错就制止,话太直就反感,话中带“剌”就排斥。只有耳听八方、兼容并蓄,才能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善听不同意见是干好事业的重要前提。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接着魏征列举了历代帝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向唐太宗阐明“兼听”对治国安邦的极端重要性。唐太宗不仅“甚嘉其言”,而且“颇善其行”。因之如此,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俗话说,言为“心声”。基层群众的话并非一味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大都心有所系、有感而发,或为偶有所察、寻机反映,或为胸有郁结、一吐为快。这其中,可能因为情绪和表达方式的原因,难免夹杂一些不中听、不顺耳的埋怨话、牢骚话,甚至尖酸刻薄的话。但要看到,有些话虽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可说的往往是实情,讲的是真话,对改进和推动工作是有益的。我们常说,要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信号”中肯定不会都是肯定和赞扬,很多时候是不同看法和意见。能不能听得进“杂音”,实质上是不是真的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只能听赞扬,不能听“杂音”,那么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只能落为空谈。

  能否听得了“杂音”,也是对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检验。由于人的文化素养的不同,有的人话语听着顺耳,有的人话语刺耳。对此,领导干部必须有听得进的雅量,不仅不能回避、当耳旁风,而且还要善于梳理、认真反思,真正听出话中之意、弦外之音。

  《吕氏春秋·用众篇》有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慧和见解,倘若领导干部善于听众言、汇群智,就能做到“取众白”成“粹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也是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之道。领导干部应该有主动纳谏的意识,经常到群众中去,多听“闲言碎语”,多受“八面来风”。尤其对那些来自最基层的所谓的“杂音”,要像蜂采花蜜那样,点点滴滴去采集,力求更多地掌握方方面面的意见,从而在工作决策和实施中拿出更好的措施和办法;对那些对错兼有的意见,要像开蚌取珠那样,剥去外壳、加以鉴别,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受到群众的欢迎,赢得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32

2万

主题

61万

帖子

7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83256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4-1-24 17: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言逆耳利于行。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