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基层治理饱含政治关爱,当以绝对担当不负组织重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职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基层治理面临历史机遇,当以实干创新蹚出一条新路。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加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提出了做强街道、夯实社区、提升乡村三个方面的具体部署,为我们厘清了推进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调结构,谋求街镇新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街镇机构设置,明确街道职能、责任、权限三个清单。持续推动城市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实现街镇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角色转变。更好发挥街镇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管理、公共安全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着力补短板,开创村社新局面。要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治理体系,打好网格化机制、红色物业、“非公”党建三张牌。 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将支部建设网格上,将辖区居民党员、机关单位党员编入网格支部中,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聚集,破解治理困境。结合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同时,抓好企业党建,引导企业完成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建设者的转变,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格局。着力优服务,激发群众新活力。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服务内容,用好村(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督导村(社区)工作者落实好“天天敲门”工作法,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制度,引导群众志愿组织充分发挥在矛盾调解、困难帮扶、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推动构建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三是推进基层治理任重道远事繁,当以优良作风推动落地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不断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进取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群众上来,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操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基层治理新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党建引领的极端必要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用足绣花功夫,交出一份让群众点赞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