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先锋卫士”
黄冈市林业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11月18日,2020年野生动植物卫士行动暨第七届野生动植物卫士奖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黄冈市林业局被授予“第七届野生动植物卫士奖——专业成就奖·先锋卫士”称号。
这是我国自然保护地领域的最高奖项,两年一届。今年全国295个集体和个人经过激烈角逐后,26个集体和15位个人获奖。
黄冈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1个,涉及的空间面积17.7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0.2%,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有野生植物1487种,野生动物634种,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
保护生物多样性,做野生动植物的“先锋卫士”,让黄冈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乐土。一直以来,黄冈林业人逐绿而行,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科学谋划自然保护地体系
为野生动植物营造安居乐土
大别山群峰竞秀,山峦叠翠,五彩斑斓。湿地公园天蓝水绿,鱼翔浅底,候鸟群栖。
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造就了黄冈独特的“一山一水”。这座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0%,是2000多个物种生命的天堂,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和“植物标本库”。这方水,引来数十万只鸟类栖息繁衍,白天鹅、蓝喉蜂虎、中华秋沙鸭等均来“报到”,成为“候鸟天堂”。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市林业局局长陈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山为骨水为魂’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陈选明介绍,“山为骨水为魂”自然保护地体系,即建设以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陆地生态保护系统和以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黄冈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省级湿地公园13个,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黄冈围绕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科学谋划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让黄冈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乐土。”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营造更美好的栖居之所?林业人给出的答案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并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国土绿化应绿植绿,针阔叶林混交结合,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全市现有林地面积121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219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702万亩,居全省前列。湿地面积193万亩,保护面积104万亩,湿地保护率53.9%。
山清水秀,万壑鸟鸣。
如今,保护区内,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濒危保护植物27种等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鸟类栖息繁衍,境内现有鸟类12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14种。
硬核措施全面管护
织就野生动植物保护“安全网”
水寒草枯季节,龙感湖又成了候鸟的天堂。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几十万只、二十多种候鸟到此越冬。
而在上世纪,大规模合堤并垸、围垦滩地、围湖养殖等过度生产开发,龙感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变化从2009年开始,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务院批准。这是湖北省第一家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查处区域内乱捕滥猎、乱垦滥围、乱采滥摘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50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拆除3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设施给候鸟让路。龙感湖壮士断腕,留住碧水蓝天,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进行恢复,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渔民上岸,斧头下山。
罗田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队9名队员由“捕捞员”变身“巡护员”,开展日常巡护和水面及湖岸垃圾打捞清理。薄刀峰林场护林员高建国,在林场工作30多年。“以前林场主要功能是木材生产,我的工作就是砍树,现在林场主要职能是资源管护,我的工作是护树。”高建国说,他负责4500亩山林的巡护工作,登山口、宾馆等区域是巡护重点,旅游旺季时游客多了,他就跟着游客上山,提醒游客做好安全防护,捡拾游客丢下的垃圾。“以前偷盗岩松、兰草花、杜鹃花等行为时有发生,现在管护严了,偷盗基本没了。”像他这样的生态护林员,我市有近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9000人。
织就野生动植物保护“安全网”,采取最硬核政策,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渔还湿……
织就野生动植物保护“安全网”,出台最硬核措施,禁伐、禁猎、禁捕、禁食、禁火……
我市出台了全国首部天然林保护地方行政规章——《黄冈市天然林保护办法》,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植补造天然林。发出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监督管理通知,坚决整治违法开发建设活动。出台了新规,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森林防火、松材线虫防控常抓不懈。
通过开展“雷霆行动”“绿盾行动”等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整治375个突出环境问题,取缔25个非法码头,关停、取缔和整治养殖场6535家,启动26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拆除围网1.2万亩,实施生态修复22.2万亩。开展“绿剑2018”“大别山亮剑”“昆仑5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收缴野生动物10252只(头、条),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2只(头、条),活体全部放生,共立刑事案件30起。
社区共管携手共建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昔日英山创伤深,光秃山头到处坑,毁林坏地随处见,几揪心!……如今面貌处处新,湿地花园四季春,康养英山森呼吸,展乾坤!”
11月12日,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和库区村联合开展“实践生态文明,禁塑降磷从我做起”活动,活动现场文艺节目三句半《湿地公园好风光》唱出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环境的心声。
“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以上,为英山21万群众提供生活饮用水。”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杨奎介绍,为了一库清水送万家,他们不仅对湿地公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还与当地村民签订了20年的生态补偿协议,流转千亩农田,种植净化水质的生态植物,建设水源涵养林。“今年又投资250万元建设湿地巡护监测智慧管理平台,每4小时就可以出一套检测结果,实时环境、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一目了然,为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道‘保险杠’。”
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杨奎说,保护生态从娃娃抓起,他们与库区村联合,以“四点半课堂”和“周末课堂”的模式共建“自然之家”,以孩子们喜爱的绘画、讲故事等形式寓教于乐。
目前,我市各类自然保护地已经与自然保护地内各社区签订社区共管协议,近200余名当地居民主动承担生态护林员的职责。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还组织科技下乡,培训生态产业技术和保护区法律法规等内容,实现自然保护地反哺社区。遗爱湖、龙感湖、天堂湖、赤龙湖等湿地公园面向中小学生开设自然讲堂,设置了国学文化、户外拓展、湿地科普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还通过举办“国际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活动,使更多人形成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共识。
社区共管携手共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我国首次拍摄到完整的野生安徽麝活动视频,在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境内;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在罗田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有中华最美小鸟之称的蓝喉蜂虎栖息在红安倒水河湿地公园两岸;有“中国白头鹤”之乡的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候鸟的天堂。调查显示,我市陆生脊椎动物,比第一次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数量多出82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
来源:黄冈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