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你好,李焕英》有感
我庆幸自己不是贾玲,但我又害怕自己变成贾玲,我的妈妈总在电话里说:“你忙就不用来了,我这儿没什么事儿。”我便理所当然的把去妈家的日期一拖再拖,去的时间越来越短,和妈妈聊天的话题也越来越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欲”是现在,又何必让亲等待。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摇曳的绿萝、那安静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如果有一种情感叫后知后觉,我希望再拥抱一下现在的满足。亲情的救赎是人生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随着时间的流动,我们会不自觉的对于某年今日有了特殊的执念。亲情的前半场有多温柔,后半场就有多好哭。
记得二十一岁那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打工,在武汉的一家酒店做收银员工作,不到一个月,我就惹出了少一千元的案件,所有人都怀疑我是嫌疑人,只有我的母亲一个人坚定地相信我。记得在那个深秋的下午,她从县下的乡镇搭车来我上班的地方看我。在那些百口莫辩的日子里,我几乎不跟任何人交流,没有人注意的时候,独自垂泪。当她推开大门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如闸门打开,我立刻把眼睛埋在手臂上。她走到我的收银台前,我攒去眼泪,抬头,跟她说,你回去吧!记不清她说了什么,我只是把她推出酒店大门,我怕自己会嚎啕大哭。我在收银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十一月底,天气已经冷了,她佝偻着背,双手插在裤兜里,一只手臂弯里夹着一杆长黑伞。我看得见她两肘处对称补丁。泪水一遍遍模糊我的双眼,我心里发恨,一定要努力,让她过上好日子,后来离开了那个酒店,经过几年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好的生活,结婚生子,直到现在,每月接爸妈到处吃没吃过的美食美味,安排他们一年出游两到三次,一有时间就带老公、儿子去妈家换花样做菜他们吃,衣服食物跟他们添满。
电影的最后,贾玲开车在路上,想象妈妈就在身边,其实斯人已去,我的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世间没有任何遗憾大于此!贾玲能把女儿这份苦痛演绎到这种境地,钦服感恩!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要努力让她过好生活。平日只羡剧中人,此时剧中人羡我,我庆幸自己不是贾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