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思结合,重在力行。全市上下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思想破冰的着力点,选准发展突围的突破口,锚定“六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调动一切要素和力量,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夺取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胜利。
坚持融入武汉、全域协同“双统筹”。
着力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主动向武汉借势借力,承接产业转移,做好配套服务,汇聚要素资源,探索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冈的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全域协同发展,强县域、强产业、强农业,形成多点支撑。优化市域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双升级”。
明晰产业方向,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布局精准匹配,促进各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招大引强、培优壮强,催生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和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涵养产业生态,聚焦主导产业,构建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黄冈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
做强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双支撑”。
做大市区龙头,全面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产城深度融合,提升城区首位度。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整体水平赶超进位。做实园区平台,补齐功能短板,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功能。
抓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推进”。
聚焦专业招商,聚焦结构调整。要迅速从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切换,将企业需求清单变成招商清单、企业供应商变成投资商;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水平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瞄准高端“招大引强”,面向未来“招高引新”,坚决以“亩均投资和亩均产出论英雄”,杜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强化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双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力推进专项整治,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全力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周期服务,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倒逼营商环境革命,早日实现在黄冈“没有难办的事”。
实施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双驱动”。
坚定不移吃改革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有为政府促进有效市场;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坚定不移走开放路,高标准建设黄冈临空经济区,深化跨江合作,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聚焦技术创新,让更多黄冈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锚定主攻方向,期待落子成势。突围号角已吹响,黄冈定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杀出重围,闯出新路,奏响高质量发展凯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