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749|回复: 0

黄梅戏发源诞生地明明就是黄梅,为何安徽人非要说是安庆?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23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509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21-9-18 08: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甚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台湾地区仍然称作黄梅戏为黄梅调。黄梅戏发源和诞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以地名黄梅为戏名。建国初年赣皖三省人士组成的黄梅戏起源研究专家,爬山涉水,不辞辛劳,走访了当时鄂赣皖三省七八十岁(生于清朝)健在名老艺人,通过老艺人口碑,并查阅了当时的一手文字记载资料,从黄梅戏传统剧目及黄梅戏积累的唱腔(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得出了结论:黄梅戏基本曲调源自黄梅县,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市黄梅县,流行于鄂赣皖三省毗邻地区。黄梅戏起源和发展在建国初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源于黄梅县本来是没有争议的(所有研究专家中,仅仅只有一位安徽望江县籍陆洪非先生认为黄梅戏有可能发源于他的家乡望江县),改革开放后安徽开始争论黄梅戏发源地。
黄梅戏传统经典剧目源自湖北黄冈的黄梅、广济(武穴)、蕲春、浠水、麻城等各县真人真事和湖北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经典传统剧目发生地多为黄冈的黄梅、广济(武穴)、蕲春、浠水等地,经华阳河(湖北黄冈六大水系之一)传入安徽皖西南安庆地区,建国后安徽安庆多次更改黄梅戏剧中的地名,用更改过后的剧本去争黄梅戏发源地,建国后安徽建起了一系列以黄梅为命名的黄梅阁、黄梅镇,改黄牛山为黄梅山,改牛栏村为黄梅村,虽然仅仅只有几十年历史,历史上的《安庆府志》并没有记载,近年来,安徽省以安庆籍人士为首的黄梅戏地方专家通过去田间地头考察,提出来一个黄梅戏以黄梅雨季命名,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综观我国300多种戏曲从来没有以雨季、雷电命名的,戏曲也不是只有某个季节才能唱的,黄梅戏属地方戏曲,而我国的地方戏曲大多都是以当地地名而命名的。中国传统戏曲是有一定的命名规则的,绝大多数戏曲是以省、州、府、县和当地古名称命名,例如京剧、川剧、粤剧、楚剧(湖北简称荆楚大地,是古代楚国文化核心区)、越剧(浙江古代属于越国)、庐剧(合肥古称庐州)、安徽凤阳花鼓戏(以凤阳县命名),黄梅戏以黄冈黄梅县命名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戏曲命名规则的。
黄孝方言以黄冈方言为主体,黄孝方言(黄冈方言)本来就存在争议,一说西南官话,最开始划分为西南官话,二说江淮官话,三说,既不属于西南官话,也不属于江淮官话,而是保留最完整的古楚语,黄冈地处长江与大别山合围区域,古代因大别山和长江的阻隔,长江流经黄冈214公里,黄冈市南部的黄梅、武穴有长江阻隔,而北部的罗田、英山是大别山脉最高峰地区之一,所以黄冈地区保留了较完整的古楚语。
古代没有长江大桥,人口流动极少,古代黄冈属天下古九州之一的荆州,在古代因为没有太多的战乱,保留了纯正的古楚语。近三百年来,人口增多,因水灾和等自然灾害,人员有较少辐度的流动,天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人口流动,安庆也曾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基地,湘军与太平军在皖南地区大战,因战乱皖南人口迅速减少,鄂东人口向皖南安庆、赣北九江城流动,所以今天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宜秀区、大观区、怀宁县以及九江市市区(九江市市区是江西省唯一不讲赣语的地方)讲的都是黄孝方言。安徽历史上长期属楚国的边缘地区,楚国800年历史有700多年以湖北为文化核心区,楚国800年历史有700多年的文化中心在湖北,楚国发源于湖北荆山,楚国的国号为“荆”字,荆即为楚,楚也为荆,荆楚并列,湖北简称荆楚,楚国国人的图腾为九凤(也叫九头鸟),至今很多地方以“九头鸟”代称湖北人就是这么来的,安徽的第一个省会安庆则是处于吴楚交界,与湖北黄冈市交界,是黄冈楚文化的辐射区,安徽深受古代湖北楚文化核心区的影响辐射,楚国在最后衰落几十年时才被迫迁都往安徽寿县,黄冈原名黄州府,本来历史上就从来与安徽省无隶属关系,黄冈历史上长期属古荆州,反而安徽第一个省会安庆历史上曾隶属蕲黄州(今黄冈市的前身))管辖,安徽省会安庆受湖北黄冈楚文化影响,黄梅戏传入安庆后,安庆的黄孝方言区很容易接受,而当时的安庆又是安徽省府驻地。
1949年有一位黄梅戏的故乡人桂林栖(出生于黄冈黄梅县)担任安庆首任书记,加速了黄梅戏向安徽省各地传播,桂林栖,生于黄梅戏的故乡黄冈黄梅县,酷爱家乡的黄梅戏,上任开始主持组建安庆正规剧团(安庆一团、二团),创办了安徽省黄梅戏艺校,培养了严凤英、王少舫、时白林、王冠亚等大批黄梅戏人才,支持拍摄电影《天仙配》安徽黄梅戏剧团成立后,多次派谴安徽剧团的严凤英来黄梅戏故乡黄梅县向胡亚莎、张懿芳取经学习,并带走一部分黄梅戏经典剧目录音回安徽,其中就有《董永卖身》,后被改编成《天仙配》,后来桂林栖担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大力推广黄梅戏,黄梅戏文化传播至安徽各地,所以时至今日整个安徽省人都喜欢传唱湖北黄梅戏!桂林栖为黄梅戏为黄梅戏在安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新中国黄梅戏的奠基人,为了纪念桂林栖为黄梅戏作出的贡献,黄梅戏基金会以桂林栖(不以严凤英)的名字命名叫做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
Screenshot_2021-09-18-08-07-34-005_com.ss.android.article.news.jpg
Screenshot_2021-09-18-08-07-39-848_com.ss.android.article.new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