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区域人才发展困境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的制约之外,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更倾向于引“人”,而忽略了重点在“智”。欠发达地区在环境、待遇等方面都无法和大城市比拟,有些地方甚至片面的把引才简单的划定为引“人”,没有认清引才的本质其实是引智。从而不惜下“血本”拼待遇,但人才仍旧留不住,对于地方来说无疑成了饮鸩止渴的死循环。二是过多的将引才作为重点,忽视了自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舍“近”求“远”,用远水解近渴,打击了本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同时还造成了人才“入不敷出”的问题。三是人才苦于没有发展空间和平台。人才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施展才学技能的“舞台”,但有的地区将请来的人才“供”起来,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同时使英雄失去了勇武之地。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一是“引智”方,攻克人才刚性需求。人才流动起来,资源也能流动起来。柔性引进人才,注重发展“候鸟人才”,将简单的留人转换为“引智”,既解决了外部环境影响导致的人才不愿留下来的问题,又可以将先进的科学理念、发达技术运用到了实际发展中来。二是“强骨”方,增强人才技术技能。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各类人才可以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最需要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联合周边的农业类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专家教育教学。三是“用智”方,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人才不是要“供”起来,而是要“用”起来,让他真正发挥作用,对于人才本身而言,是否有可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实现自身的价值比高待遇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要多为人才提供、搭建干事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联系地方发展实际,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