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自为阵,覆盖面低。根据村情、财力、物力等状况组织本村村民进行培训,条件好的村培训条件相对较好,培训频率也较高,条件差的村培训条件相对较差,培训频率较低,甚至不培训,整体培训覆盖面较低。 (二)内容不一,针对性弱。培训内容主要以农技相关知识为主,每个村的情况不同,聘用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内容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针对具体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培训效果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所需人才。 (三)意识淡薄,参与性差。大多数村民对于培训的认识不足,每次培训都以发纪念品来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培训成为了财力薄弱的乡村的负担,使培训的次数越来越少,而村民一旦对纪念品失去了兴趣,培训的参与性就更差,使培训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