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241|回复: 0

[今日黄州] 一“桥”飞越万层涛——黄冈市地标优品扶贫馆经营发展探秘

[复制链接]
来自
河南
精华
0

923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5092

IP属地:河南省漯河市

发表于 河南省漯河市 2022-1-19 20:0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 架起优品入市“连心桥”

2021年12月23日,记者通过手机进入黄冈优品云博会(以下简称云博会),瞬间就被精美的画面内容所吸引,不仅仅可以看到各类特色地标优品,还能激情“入戏”做一回戏迷,进入其中的旅游产品馆页面,唱腔婉转的地方戏赏心悦目,让人久久难忘。

为畅通地标优品销售渠道,架起优品入市“连心桥”,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会同湖北农夫电商成立国有控股企业——黄冈市智旅地标优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市商务局和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授权下,由智旅公司负责建设运营黄冈地标优品产销对接的公益性销售平台——黄冈地标优品扶贫馆(以下简称扶贫馆)。2020年4月底,扶贫馆线下展示馆正式开张试营业,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在2020年第三届黄冈云上“一节一会”期间,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建起了黄冈优品云博会,将线下展馆搬到云端,风格各异的云展馆,展示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地标优品、文旅产品等。黄冈优品云博会云展馆主要分为地标优品馆、旅游产品馆、招商引资馆,实现云展览、云招商、云购物、云旅游,做到客商足不出户,一部手机便可遍游黄冈十县市美景,尝黄冈本土特色地标美食。

2021年12月22日,记者来到黄州区东门路长河水岸三号楼的扶贫馆,参观了一楼展区和物流打包车间。扶贫馆负责人佟立宏介绍,展馆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线下商品展示区500平方米,线上技术服务区200平方米,商品仓储物流区500平方米。一楼展厅分为县市专区、地标优品专区、农副产品专区和大健康养生专区四个板块。截至目前,扶贫馆共入驻优质供应商184家,上架商品530种,1112款。产品已进入湖北省委食堂、东航优选、宜昌湖北农特馆、鄂州临空扶贫馆、黄冈对口援疆双河市名优产品展示中心等线下渠道。

“从带着‘泥土味’的原材料到橱窗里精致的农产品,从产品初加工到深加工,地标优品扶贫馆按照好心(即好品质)、好脸(即好包装)、好故事(即优品背后有传说)和优品、优质、优价、优服务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广辟销售渠道,对接地标优品、扶贫产业双目录企业,让目录企业产品和黄冈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工业优品等本土优质商品入驻平台销售。”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浩介绍。

B 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

“陌上蔷薇已千寻,奈何相逢不识君”。武穴“佛手山药”,沉淀千百年的神奇“宝物”,却不见名声赫赫之“显贵”?

即便知其名号,但“佛手山药”的窘境依存,一方面,好山药缺市场销路,另一方面,想一品地道的“佛手山药”,不知何处可觅?

由于产销脱节,订单农业比重低,农产品经常面临“卖难”“买难”的尴尬。

认识这两个“难”,可以从英山县孔坊的“萝卜滞销”说起。2013年11月,英山孔坊乡30万斤萝卜滞销,村民忍痛拔掉喂猪羊。经媒体和商家介入,30万斤萝卜才销售一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加工型企业因买不到优质农产品“很受伤”,城里的市民想吃到正宗的特产难上加难。欲破此局,急需完善和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

反思“萝卜滞销”事件,如果有一个大型销售交易平台,萝卜的“悲惨命运”或许能幸免。

英山茶不再徘徊在本地市场,在别的地方也能买到喝到英山茶!让地方名优特产走出去,扶贫馆这座“桥”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浠水藕粉、巴河鱼面、麻城肉糕、红安花生、黄梅大米,这些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通过扶贫馆平台的汇聚,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漆浩告诉记者,黄冈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零乱、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显而易见,农产品市场化风险无处不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愈发突出。加快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引进现代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等,是扶贫馆的精髓所在。

农民或生产基地通过扶贫馆这座“桥”,迅速对接消费市场,不仅省去进入市场后的中间渠道等流通环节,还能打破区域限制和阻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面对面做生意,直接对接终端消费市场。

日平均网销几百单,这是扶贫馆网销的成绩单。

越来越多的黄冈农副产品,通过扶贫馆的线上渠道发送到全国各地。

1个扶贫馆,2个扶贫馆……聚集效应让更多的“黄冈造”走出深山对接大市场。

C 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扶贫馆的愿景是培育特色品牌“黄冈造”,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他们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对地标优品种子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倒逼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市场需求,在加强产品品质、包装和品牌策划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开心。

信誉是金。入驻扶贫馆商品须做到三个保证:保证产品质量,联合相关部门对产品源头审查控制;保证价格不高于线下商超销售价格,不高于企业商品其他线上平台销售价格;保证物流配送及时,保障线上订购产品24小时内准时发货。

彰显国企情怀,助力提升形象。扶贫馆与各供货商实行每月结清货款,保证了供货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流;还邀请入驻扶贫馆的企业免费参加各类大型展示推介活动,不仅仅卖货,还卖影响力,卖形象,卖知名度,让供货企业提振信心。

“产品在田地里,故事在人的心里。”农特产走出去,需要独特的眼光。
                     
如何用发现的眼光去发掘农特产品的故事?

“沉寂的背后是机会。”电商行业最流行的营销是打造“爆款”,有好故事的产品有机会成为“爆款”。产品的故事一定是结合当地人文风情而生的,故事要有传承有历史,有承接的土壤,而不是凭空捏造。

褚橙有一个励志的故事,所以它有机会成名品。

所以黄冈农特产对接大市场要做好三个准备:发掘和编织产品故事;请会讲故事的人讲故事;寻找好的渠道传播故事。

讲好故事的同时,要建好销售平台。

“扶贫馆实际上是全市地标优品的供应性汇聚平台,所有企业免费入驻扶贫馆,为企业找销路是扶贫馆的使命所在”,漆浩说道。

有国企的信用背书,产品质量有保障,扶贫馆的声誉渐浓。黄冈市区一知名招商引资企业负责人多次来扶贫馆选购,他对扶贫馆工作人员说“买你们的产品,我绝对信得过”。

甘做嫁衣,美名远扬。东航集团通过扶贫馆的引荐,一次性在红安采购价值数十万元的“将军红”山茶油。武矿集团想采购一批扶贫产品,先派人到扶贫馆看“样本”,结果看中了罗田板栗、蕲艾等产品,在扶贫馆的推介下,该集团从罗田、蕲春等原产地厂家直接采购价值不菲的产品。

2020年11月,南京黄冈商会采购一批会员“伴手礼”,家乡特产勾起了大家的思乡情结。次月中旬,商会举办了一场黄冈农产品直播活动,特色鲜明的“黄冈造”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1年国庆节长假,不少外地返乡人员进入扶贫馆,见到爱不释手的黄冈特产就直接“拎包”带走。

一批批“黄冈造”享誉荆楚,走向全国。

D 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叶路大蒜、麻城福白菊、大别山黑山羊……黄冈地标优品扶贫馆线下展示馆里,488种黄冈地标优品琳琅满目。

据悉,黄冈市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41个,总数居全省市州第二。这些特色农产品全部成为扶贫馆的深度合作伙伴。

扶贫馆创新电商扶贫营销模式,探索“电商+网红达人+农产品”变现带货模式,通过线上卖、福利买等方式扩大销售规模,促进消费扶贫,打造富民惠农新主场,扶贫农特产品涵盖11个县市区,帮扶贫困户3000余户。

心系弱势群体,为民排忧解难。成立黄冈地标优品扶贫济困爱心基金,该基金是由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共同监督管理,智旅公司设立并运营的慈善专项基金。为了将黄冈地标优品扶贫济困事业发展下去,由扶贫馆从销售额里拿出1%捐赠到黄冈市慈善总会专户,为因疫、因病、因学和因灾致贫或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困难人员提供资助。

金色名片铸辉煌,富民惠民谱华章。扶贫馆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向社会展示了国企反哺农业、惠农富农的良好形象,搭起了与地方党委、政府、农民的“连心桥”,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好帮手”,涉农企业的“好邻居”,农民朋友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扶贫馆还是黄冈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孵化器和加速器,2021年已实现地标优品销售额1500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黄冈农产品销售额近亿元。从2020年4月底试营业到2021年12月扶贫馆实现销售额3484万元(含税),累计实现利税400余万元。

“我们想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帮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实现增收创富的梦想!”漆浩的话掷地有声。扶贫馆将以地标优品销售平台为依托,立足市场进行深加工增值体系,挖掘农产品的生态优势、绿色优势,创新“三农”产品内涵、价值,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对接,进而拉大市场延伸功能,构筑和延长产业链,把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大市场。
3758b2db1ae655a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