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奋进新时代,风清气正好扬帆。
近年来,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创好正实优,建清廉黄冈,为革命老区干在实处、加快振兴、谱写新篇,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2021年度人民群众对我市全面从严治党满意率达97.94%,比2017年提高11.27个百分点。市纪委监委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全省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市委记集体二等功。
胸怀国之大者 强化政治监督
遵从党中央号令,是熔铸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血液中的忠诚基因;维护党中央权威,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职责使命。近年来,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精准化,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2021年,面对突袭而来的红安疫情“遭遇战”、团风疫情“歼灭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用脚步丈量一线,把纪律挺在一线,为黄冈以快制快、局部疫情就地扑灭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在罕见的汛情大考中,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身先士卒、奋勇向前,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用铁纪守护江河安澜。
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锤接着一锤敲。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强力推进“三新一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安全生产领域、人防系统、供销领域、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等专项监督,供销、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两个专项整治,均在全省率先办理留置“第一案”。强化政治监督的做法得到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紧扣中心大局 服务保障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也是推动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根本保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思想破冰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功能和定位,始终与各级党委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破浪前行。
在总投资25亿元的人福医药开工举步维艰时,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解决“开工难”问题,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在TCL智能制造项目落地进展缓慢时,市纪委监委点对点成立“护航专班”,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市纪委监委连续四年深入开展“护航行动”,对市委优化营商环境100项重点工作任务、10项重点改革事项落实情况实行清单式监督,对全市87个重点项目实行专班监督,对全市320家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监督。
今年,又创新开展了全市“冲刺四季度 奋力保目标”、“千人进千企”行动、集中签约重大项目、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实行跟进监督,对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在好风气中专心干事、健康成长,市场主体在好环境中安心投资、健康发展。
以“零容忍”态度向破坏发展环境行为“亮剑”,全市共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224个,处理处分301人,形成“谁破坏发展环境,就让谁付出惨痛代价”的强烈震慑。
在围绕中心中找准方向,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全市护航行动经验做法被省纪委监委印发全省。在市直单位服务企业行动考核中,市纪委监委机关工作专班获得满分。
春江水暖鸭先知。政治生态、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让黄冈的发展充满活力、澎湃动力。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3.8%,增速领跑“武汉城市圈”,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快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迎来了扭转被动、赢得主动、走向生动的良好局面。
一体推进“三不” 创建清廉黄冈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五年来,全市共立案14632件,处分13692人,依法留置225人,移送司法机关340人。严肃查处了红安县原县长田胜辉、英山县政协原主席陈志珍、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童光明,浠水县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局长田勇,麻城市原副市长顾兴胜、胡文奇,蕲春县原副县长胡杰,罗田县胜利镇党委原书记姚霞林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分子,坚决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
坚持党风政风一起抓、正风肃纪一体抓、受贿行贿一起查,完善“三不”一体推进制度机制、实践载体,不断提高腐败治理效能。
持续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协助市委制定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任务分解清单,明确18项监督措施。创新出台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指引,定期分析评估,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做实“三书一报告”和“四会”制度,向有关地方和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035份,督促建立健全财务报销模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等科学管用制度300多个。
深化以案促改,做实“后半篇文章”。先后摄制《偏航》《坍塌》《跌落》《留置,是这样的》等警示片、专题片30余部,编印《容易违反的党纪国法摘编》等“口袋书”10余类,组织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90余场次,受教育对象达百万人次。
在纪法威慑和政策感召下,2021年全市共有76人主动投案,647人主动交代问题,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蔚然成风。
全面推进清廉黄冈建设,创新开展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机关试点,“1+7”清廉载体建设如火如荼、氛围浓厚,革命老区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正气充盈。
坚持严管厚爱 激励干事创业
为敢闯敢试的人“亮绿灯”,为敢作敢为的人“兜住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大胆运用“第一种形态”,占比从2017年的43.2%上升至2021年的77.24%,连续四年大幅上升;规范运用第二、三种形态,连续四年大幅下降,保护和挽救了一大批干部。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市纪委监委将容错纠错纳入案件办理程序,让“容错纠错”从理念走向实操。五年来,累计对3270名党员干部予以容错。
拉起掉队者,对4867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帮助“跌倒”的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
严惩腐败是担当,澄清正名也是担当。202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媒体澄清等方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263人次。
让干事创业者大胆前行,让诬告陷害者寸步难行。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判决诬告陷害案件5件,推动判决了全省首例因诬告陷害党员干部获刑案件。
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保护干事者、打击诬告者,全市党员干部的方向感、成就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 维护民生民利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迈开“大脚板”、运用“大数据”,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五年来,全市共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700余个,处理处分3700余人。
严肃查办黄冈赛洛天然气案,推动城区居民、工商业天然气价格分别下降0.15元/m^3、0.17元/m^3,挽回国有资产损失1.4亿元,从国境外追回赃款2.02亿元。组织开展集中退款退赃活动10余场次,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连续四年开展巡回下沉遍访活动,市县乡三级纪委领导班子把信访接待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家门口”,累计下沉遍访2535场次,接待来访群众2343人次,一大批历史遗留难题和信访积案被有效化解,成果居全省第一。
纪检监察干部的下访,擦亮了“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202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量3061件,连续四年持续下降,比2018年的6233件下降50.9%。与此对应的是:人民群众对我市正风反腐满意度连续四年持续上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勇于自我革命 锻造纪检铁军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2018年以来,全市8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受到各级党委表扬表彰。1名干部作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突出厅局级干部受到嘉奖,1名干部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正风反腐工作先后30余次受到省纪委监委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10余次在全省会议上交流经验,10多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不断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扎实开展全员培训,举办“遗爱清风大讲堂”等培训71期,创新开展“云培训”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强化实战练兵,391人次被上级纪委监委抽调办案,全市4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遴选进入上级党政机关,一大批反腐尖兵、办案能手脱颖而出。
唯干、唯实、唯先,激活“一池春水”。2018年以来,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等5项指标均为100%,无一起信访举报。
严之又严教育管理监督制约,严防“灯下黑”,绝不“护犊子”,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36人。
建功立业新时代,破浪扬帆正当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好正实优”目标,统筹推进清廉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