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猎猎三解元
三解元是罗田县大崎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惠兰山南麓,与三里畈接壤。其地势东西两面是山岭,北连大城坳,南接泗泊河,中间是平坦的冲畈,算得上大别山区的一块膏腴之地。三解元之名,颇具文意,彰显地方的文雅特色和耕读成果。解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省考的第一名。一个地方能出三个解元,当然是冠绝八方了。但是没有资料显示究竟三个解元是谁,只能存疑。解元一词,另有一义,是指名望突出的读书人。按照此义,说此地以往出过三个有名的读书人,那就名正言顺了。实际上,三解元这个地方的确文风猎猎,有成就的读书人层出不穷,担得起此名。 在近代历史上,三解元曾经赫赫有名,是因为这里是省二高的所在地。1938年7月,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署由黄州迁至大崎黄土岭五广祠,鄂东游击总队指挥部也一同迁至项家河大庙。程汝杯任二区专员兼鄂东游击总队总指挥。1939年,程汝怀利用原省立黄冈初中的基本力量,组建湖北联合中学鄂东分校,校址设在罗田山区三解元(当时属黄冈)。一年后联中改为湖北省立第二高中,简称省二高,也就是当今名扬四海的黄冈中学前身。所谓联合中学,即是将各县沦陷地方的初级中学,在大崎三解元联合办成一所中学,学生是来自鄂皖十四个县的初中学生。升格为高中后,校名改为湖北省第二高中(一中设在恩施),成为鄂东地区最高学府。省二高高峰期,有学生900余名,计高中3班、初中11班、女子1班,另简师1班、师训2班、补习2班,共20班,分高中、初中、女子三部。高中部设泗泊河,初中部设三解元,女子部设麻冲河,简师及师训班设三里畈。校舍利用各族祠堂庙宇和少数民房,因陋就简,略加修缮。1947年2月,改名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学,简称"黄高"。1947年8月,省二高迁回黄州。自1939年创办,到1947年迁往黄州,省二高在三解元立校八年,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省二高的创办和发展,蔡礼成先生功不可没。蔡礼成(1897—1981),字闻佛,大崎泗泊河村畈上塆人。毕业于日本长崎高等师范毕业,后又在日本高中执教一年。归国后,历任湖北省立第二女中教师,省立科学实验馆馆长,兼任武汉大学数学教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湖北省政府委任他代理京山县县长,他托病请辞,没有赴任。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沦陷后,回到家乡鄂东大崎三解元组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鄂东分校,任主任综理校务。联中改为湖北省立第二高中,他担任校长。他写了省二高的校歌:"蕙兰山下,泗水溪头;良师益友,朝从夕游;爱惜这泗水,韶华休闲度。"还编写了抗日儿歌:“秋风起,秋风凉。民族战士上战场。你拿刀,我拿枪。团结起来打东洋。我们同胞四万万,你死我活战一场。” 蔡礼成是个传奇人物。他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里。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老四。七八岁时候,他无钱上学,上山砍柴放牛。当时三解元有个私塾,他把牛放在山上,在私塾外边听老师教书。后来私塾先生发现了,就考问他听了些什么,他居然背诵了许多诗句。先生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就破例不要学费收下他为学生。蔡礼成在这里从师读了三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但店高等小学,当时从泗泊河、三解元、黄土岭这一带去但店考学的不下四十人,只录取三人,而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上榜。蔡礼成在但店高小里数学特别优秀,两年后他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黄州六中(湖北省立第六中学)。他在黄州读了三年,他又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省高中(设在武昌)。从小学到高中这个“三级跳”十分优秀,级级名列前茅。由于蔡礼成学业优秀,尽管家境贫寒,但蔡氏家族用族产供给他求学费用。1920年(民国九年),蔡礼成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保送赴法国留学。后因故未能成行。1922年。武汉地区录取赴日留学20人,礼成名列第三。赴日本留学长崎高等师范学校。他在日本长崎高等师范学校里读了六年,毕业后在日本高中执教一年。回国后,一直在武汉从事教育工作。鄂东行署同意组建联合中学,后升格为省立高中,他一直担任学校负责人,为省二高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 蔡礼成精通日语和英语。抗战时期,一名美国飞行员因飞行故障跳伞落在三里畈河滩。鄂东行署的官员不能与美国飞行员交流,只听美国人呜哩哇啦乱叫,不知说的是什么,就派人把蔡礼成找来。蔡礼成与美国飞行员对话后,那个美国人立马喜笑颜开,听从行署的安排。 蔡礼成有八个孩子,六男二女(其中有一个夭折)。解放后,这七个孩子长大成材,在机电、水利、教育、飞机制造、桥梁等行业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两个总工程师,三个工程师,两个担任武汉市高中数学教师。 革命烈士何宝善是三解元村倒金钩塆人。他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何宝善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北名校武汉六中。在武汉求学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说,参加革命活动,并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暑期,何宝善与李梯云、何笃哉、金翰高、徐继达等人受党组织派遣,作为省农协特派员,从武汉回到罗田,揭开了罗田地区农民革命运动的序幕。 1926年10月,中共三里畈支部在三里畈老街秘密成立,何笃哉任支部书记。下辖三官殿、七道河、余家山、乌石冲、温泉、西流(今以油河为中心的宜林地区)和三解元等七个党小组。何宝善是三解元党小组负责人。 1927年5月,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党员数量大量增加,中共三里畈支部改建为中共三里畈区委。何笃哉任区委书记,原来的七个党小组都改建为支部。三解元支部书记是何宝善。 1927年6月,何保善奉上级指示带领十几名农会骨干赴鄂城参加贺龙领导的革命军。这支队伍从鄂城出发经九江再开赴南昌。何保善任该部队师部政治指导员。南昌起义成功后,部队迅速转移,由贺龙、刘伯承带领一部经闽西直往广东潮汕地区,途经敌人的围追堵剿,部队减员过半。到达潮汕后,遭敌人包围,部队突围时被打散。何保善一行五人返回武汉,找到党组织,奉命再回到黄冈、罗田等地坚持地下斗争。1828年5月,当他寻找党的地下组织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虽然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11月5日在黄州东门外被害,时年二十八岁。 何宝善是黄冈、罗田地区早期的革命志士之一,而且是早期革命领导人。他的墓地就在故乡倒金钩的山坡上,现在成了大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解元民风淳朴,耕读成风,自古至今多有人才。现代最有名的当数倒金钩的“博士之家”。 倒金钩有个小学教师名叫蔡德雄,尽管是个半边户,一边教书,一边耕种责任田,含辛茹苦尽心培养三个孩子读书。三个孩子也非常努力,学业优秀,先后都考取了博士。所以,当地的人们都成蔡家为博士之家。现在,蔡德雄的两个孙子也成了博士,加上两个博士儿媳,全家有七个博士了,是远近有名的真正的博士之家。由于有这样的楷模,三解元村的读书气氛很浓,尊师重教成为良好习气。 蕙兰之乡,解元之地,文风猎猎,可歌可泣。
202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