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黑龙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147
IP属地:黑龙江省
|
生于长江之滨,被长江的气势磅礴所折服;到过烟雨江南,被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所迷恋,但我更向往中国的北方,那里有粗犷的大漠、清澈见底的黄河,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令人神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到海不回头。黄河的水在甘肃是清澈见底的,平缓而又温和,从雪山融化下来的冰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是中华水塔,黄河之水养育着华夏儿女,孕育了华夏文化,是根是脉,保护母亲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职责所在。
边塞之地,是苦寒之地,那里有故事,有道不尽的厚重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识敦煌,是关于研究敦煌人物的零星报道,被常书鸿的坚守所打动,被他带领的一个团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守护中华文化所感动,被他的研究成果所打动, 到得敦煌来,为洞窟中的栩栩如生的雕塑,彩色的壁画而震撼。
九层楼,又称北大像,主座为弥勒佛像,高大雄伟。
涅槃睡佛,安详恬淡,其他洞窟各个不同,佛像包罗万象、目不暇接,好象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都在其掌控之中,意料之内,她的包容和自然之态让人敬仰,达到无我的境界,一扫心中种种不快。洞窟展牌介绍了佛经、壁画、佛像被西方掠夺的历史和印记。
抄经是专业的营生,也是中国书法瑰宝的真实写照。
王圆箓把存入经书的洞窟找到,又盗卖,他是敦煌文化的最大破坏者,成为历史的罪人不可饶恕。樊锦诗把敦煌文化制作成3D模式,让敦煌文化活起来,她是敦煌文化的杰出传播者。
大小洞窟数不胜数,形态各异,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游离于世界之外,敦煌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的宝库,更是华夏文明的在西北地区的盛大展览和演绎。 仰观敦煌,欣赏敦煌,被敦煌的开凿者的承前启后,延续不断执着所倾倒,一个个雕塑就是一个个故事 、一段段历史。在雕塑下,驻足不前,久久不愿离去,为瑰丽敦煌文化所惊叹,为中国屈辱史而怅然若失。
在遥远的边塞,有战争也有和平,有流放也有戍边,有和亲也有操戈。在这里东西文化交融着,敦煌博物馆里展示着东西文化的交流交汇,中西生活器皿、战袍盔甲、马匹等等文物,述说着历史上的分分合合,都在西域上演,成为民族大融合的舞台。
从鸣沙山脚下向山上行进,踏着沙梯,三步并作两步走,沙质细软,上两步退一步,手脚并用,真想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又想起李宗盛的《山丘》,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到达鸣沙山山顶,向远望去,一座连一座的山丘,向远方延伸,即使拿起望远镜观看,也望不到边,只有雪山阻隔。 哪里有“大漠孤烟直”,只有“长河落日圆”。哪里来的人烟,只有“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描摹着戍边不易。“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显现出大漠的孤寒。“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对处江湖之远的无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出送别时的惆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体现出送别时的豪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着边塞‘的艰苦与艰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述说着戍边者的大无畏精神。
戍守边关,战争在所难免,金戈铁马之声犹在耳畔响起。边塞历来是兵家常争必争之地,历史记录的战争无法统计,名将无数,飞将军李广、苏武牧羊、精忠报国的岳飞等一大批名将永载史册,他们是民族之魂。
家国难两全,戍守边关,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完整,有国才有家。
鸣沙山下的月牙泉,日落之时,一汪清泉如沙漠的眼睛,接天连地的霞光熠熠生辉,一队队驼队悠闲地走着,形成一幅流动的沙画,驼铃声响起,犹如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再现。
天地相映,铃声回荡,阳光普照之时,落霞之处,夜空之中,驼队把中华文明源源不断传向西方,同时也带来西方文明, 敦煌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追寻古人足迹,景仰莫高窟壁画与塑像,探究戍边烽火,抚摸历史年轮,感慨金戈铁马,我久久难以释怀。感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是互通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