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湖北以《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蓝本,编制完成《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武汉新城规划》。湖北将加快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立了高层级决策协调机制、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和创新性协同发展机制等三大机制,推动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武汉都市圈将打造“1小时通勤圈”;襄阳经济总量力争2025年达到8000亿元;宜荆荆都市圈力争实现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
发布会介绍,在决策层,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三大都市圈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 在协调层,领导小组下设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3个专项协调机制,分别由省长、省委副书记和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担任召集人,推动各自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在执行层,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研究推动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湖北对三大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2023年三大都市圈共确立了520项年度重点工作。坚持定期调度,对年度重点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调度一次,3个专项协调机制每季度督办一次,省领导小组每半年研究一次,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范围包括,宜昌市辖区、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和秭归,荆州市辖区、松滋、公安、江陵和荆门市全域,面积3.26万平方公里。2022年,都市圈常住人口约890万、占全省15.2%,GDP总量1.08万亿、占全省17.3%。 宜荆荆都市圈紧扼长江咽喉,肩挑武汉和成渝两大都市(经济)圈。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省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口资源承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牢的区域之一,具备“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70%城镇化率”的潜力。 发布会介绍,宜荆荆都市圈将加快实施沿江高铁、荆荆高铁、呼南高铁、当枝松高速等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中心城市30分钟轨道通达”“毗邻县市1小时内高速通达”和“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目标。 产业合作方面,着力培育国家级“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共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和“宜荆荆”科创大走廊。目前,已成立了“当枝松宜”百强县市协同发展联盟,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在前期1000亩“飞地试验区”基础上,又启动了投资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建设。 城镇化发展方面,规划到2027年,都市圈常住人口940万,其中三地市辖区人口450万,“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宜都、枝江进入全国千亿50强,当阳、松滋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发布会介绍,宜荆荆都市圈将打造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溢劳动人口回流的重要平台,重点打造七个关键节点,包括宜昌东部未来城、宜昌高铁新城、荆州关沮新城、荆州经开区、临港经济区、荆州高新区、高铁创新城、荆门高新区、荆门漳河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