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0

[热点评述]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
精华
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650

IP属地:江苏省镇江市

发表于 江苏省镇江市 2023-6-14 22:0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冰客 报道:6月1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十堰市“郧县人”3号头骨。

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在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记者了解到,2022年5月,湖北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出土了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该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据悉,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在此先后出土了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1号、2号。这两次考古发掘分别被列入“七五”期间和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而“郧县人”头骨化石也被湖北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珍藏。

学堂梁子遗址因发现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头骨——“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而闻名于世,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共主持了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古人类化石、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珍贵标本,是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的重要实证之一。

2020年11月下旬,在郧阳区举办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共识和倡议的形式呼吁对“郧县人”遗址及相关材料加大发掘和研究。

2021年5月30日启动的学堂 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面积达800平方米,为我市首次如此大面积的考古发掘。

2022年5月18日,在距前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仅30余米处,考古人员在离地表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具头骨化石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骨形状饱满,眉弓明显隆起,眼眶凝视东北方向。

经考证,这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2022年9月28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专家论证认为,“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2022年度我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一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实证东方人类故乡历史源远流长,华夏远古文化博大精深。

2022年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2年度国际十大考古新闻,“中国湖北发现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入选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今年6月12日,“郧县人”3号头骨考古发掘工作座谈会在郧阳区召开。座谈会上,郧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工作队先进集体,并现场奖励50万元。会议还听取了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公园规划。

据悉,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占地190公顷,该项目以学堂梁子遗址丰富且具代表性的人类文化遗存和环境为本底,以考古科研、科普教育、文化服务与共享交流、休闲游憩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人类起源演变认识的沉浸式展示体验地、汉江流域旧石器时代人与环境考古科教基地。

据介绍,2022年12月29日,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遗址公园将在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附近建设。根据《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将分三期推进:2023年,争创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完成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展示用房、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道路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争取“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授牌,及早对外开放。到2025年,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将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2030年,将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周围不到50公里内的“梅铺猿人”“黄龙洞人”“白龙洞人”整体规划、系统考古、串联打造,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链接: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

6月1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十堰“郧县人”3号头骨。

节目中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在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2022年12月29日,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遗址公园将在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附近建设。根据《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将分三期推进:

2023年,争创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完成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展示用房、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道路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争取“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授牌,及早对外开放。

到2025年,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将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到2030年,将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周围不到50公里内的“梅铺猿人”“黄龙洞人”“白龙洞人”整体规划、系统考古、串联打造,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报道:

国家文物局: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2022年9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来自湖北、云南、温州、开封四处考古新发现,同时,国家文物局还通报了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进展情况。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



△画面中部为半出土的头骨化石

据介绍,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目前,该头骨化石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后续将制定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还包括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大运河历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浙江温州古港遗址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建筑遗迹和码头、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另外,国家文物局介绍,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已统筹推进“考古中国”18个在研重大项目,系统实施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阶段(2020年—2024年)深入推进,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脉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