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自古依水而立,因水而兴,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所有的县市都临江。2022年,荆州港口吞吐量达到6656万吨,相比2020年几乎翻倍;今年1月至10月已完成6353.2万吨,接近去年总量95%。如何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岸线优势、港口优势,推进物流、产业、贸易、服务、功能“五港”并建,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尽快实现“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荆州精心谋划,下好三步棋,奋力打造现代港口城市。 
第一步棋、以港带产以产强港大力发展现代临港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 近年来,荆州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重点打造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化工产品四大铁水联运集散交易基地,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陕钢集团、厦门国贸矿业、水富港航物流、四川马边雨田矿业、雷波县华瑞矿业等外地企业纷纷抢滩荆州,与荆州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荆建设铁矿石储备基地、打造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磷矿集散中心。 今年元至9月,荆州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678万吨、增长11.7%,集装箱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2,发展来势向好。荆州一区九港,港通江达海,不仅辐射范围更广、成本更低,有效解决原料来源问题。港口运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荆州产业的强劲发展。近年来,荆州市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4611”现代产业体系,一批百亿级重大优质项目在荆州落地生根。去年以来,美的“空冰洗”荆州三大基地、亿钧耀能光伏产业园、玖龙纸业、华鲁恒升等百亿项目接连投产,为港口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荆州瞄准智慧港口建设,以车阳河港为试点进行技改升级,推动5G智慧港口建设。今年6月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车阳河港成为湖北省首个、内河一流散货线+集装箱进提箱业务全流程智慧码头。 车阳河港正打通焦柳铁路至港口的“最后一公里”。建成通车后,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将实现交汇联动,可惠及宜都、松滋两地园区近400家企业,货物在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中将实现无缝转乘。朝着水更清、岸更绿、天更蓝、产业优,以及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军。 展望未来,荆州将依托南北水运新通道“唐白河—江汉运河—松西河—洞庭湖”、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和焦柳铁路及二广、许广高速与长江在荆州形成三个“十”字交叉优势,立足长江黄金水道和广阔的后方大平原陆域,加快物流港、产业港、贸易港、服务港、功能港“五港”联动,大力发展现代临港经济 ,打造港产城发展示范区,推动“港产城”融合,以港带产、以产强港,建设现代港口城市。 第二步棋、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物流集散转运中心 近年来,随着荆江河段第一期航道整治工程的竣工,航道条件得到根本好转,辖区航段枯水最小维护水深从2012年的3.2米、2015年3.5米提升至如今3.8米,中游“肠梗阻”初步打通。在此基础上,长江荆州航道处积极开展洪水期分月维护水深提升至5.5米可行性研究。数字赋能力度不断加大,数字航道、数字机务应用从2G网络到4G终端全覆盖率,有效提升了航标与设备监测质量和效率。 但客观的说,荆州的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万吨级船舶仅能常年通航武汉,武汉至宜昌段的荆江航道只能常年通航3000吨级船舶,对港口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荆州进一步提升长江航道通航能力,刻不容缓。特别是需要加快实施武汉至荆州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项目,全力谋划和争取荆汉运河、三峡新通道等重大治水兴航工程,提升长江荆江段航运效率,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8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调研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时强,要全力提升骨干航道通航能力,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尽快实施,畅通长江主航道、织密内河航运网络; 全力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当下,包括荆州在内的沿江各城市及省有关单位正强化担当作为,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 9月1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共同制定《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明确提出构建三峡翻坝转运枢纽、建设全覆盖内河航运体系、长江内河港口联动发展、构建通江达海多式联运体系。 11月13日,枝江芦家河水道,机器轰鸣,抓斗起伏,一艘艘工程施工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养护疏浚作业。至此,长江中游宜昌段重点水道养护疏浚全部开工,预计到2025年,从武汉至宜昌段维护水深将全部提升至4.5米,5000吨级船舶可以畅行武汉至宜昌。这将明显提高船舶实载率,减少转载,提升中上游航运效益,荆州作为中西部地区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和重要“出海口”的作用也将更加显现。 第三步棋、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夯实荆州崛起的“工业脊梁” 荆州坐拥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焦柳铁路形成“双十字”战略通道,为荆州构筑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随着浩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大量优质煤炭从内蒙古、陕西沿线而下,北煤南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在江陵形成十字交叉,使江陵成为长江流域铁水联运最佳经济节点。荆州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重点打造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化工产品四大铁水联运集散交易基地。与此同时,松滋正在建设的疏港铁路将串联焦柳铁路与车阳河港,通过焦柳铁路,更多的货物可以来港集并,可以打开西部通道中部通道。 未来,荆州将引进湖北国控、楚象等供应链物流头部企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广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服务模式,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带动更多资源要素向荆州集聚,让更多产品从荆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聚焦《荆州市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发展规划(2022—2027)》,荆州将加快培育品牌线路,以“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为抓手,做强“北煤南运”“南货北上”、 “东货西送”大宗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做大化工品从西南地区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铁水联运线路,做优粮食海进江、西进的铁水联运线路,打造进口铁矿石海进江再转铁路至西南、西北的铁水联运线路。 依托多式联运,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家电、新型造纸、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逐渐成为荆州崛起的“工业脊梁”。2022年,荆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108.2亿元,工业投资增长53.6%、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荆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8.83亿元,名义增速居全省第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居全省第2。 荆州,精心谋划,用心下好三步棋,剑指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的现代港口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