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高铁交会 变身区域枢纽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荆门地处湖北之中,过去曾是湖北重要的铁路节点城市,境内有焦柳、长荆、荆沙、浩吉等多条铁路。 但在高铁兴起的年代,荆门略显滞后。2022年,随着郑万高铁开通,荆门成为被高铁环绕、湖北唯一不通高铁的城市。这一直是荆门人心中之“痛”。 近年来,国家交通设施建设提速,荆门市委、市政府不断奔走谋划争取,2018年湖北决定先行启动荆荆、襄荆高铁建设,2019年底,国铁集团同意沿江高铁在荆门设站,荆门高铁梦迈出关键性步伐。 襄荆高铁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北起襄阳东站,2026年建成通车后,荆门到襄阳的旅程将压缩至30分钟以内,向北可直达内蒙古、山西、河南、北京等地。 沿江高铁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总长21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武宜段全长313公里,途经武汉、汉川、天门、京山、钟祥、荆门、当阳、宜昌等地。2025年沿江高铁武宜段开通后,荆门到武汉车程缩至1小时之内。 三条高铁建成后,将彻底扭转荆门在全国高铁路网布局中的落后局面,使荆门从高铁空白一跃成为区域枢纽,成为沿江、呼南两条国家快速铁路客运大干线的节点城市和全省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可构建至武汉、宜昌、襄阳、荆州1小时经济圈,至西安、郑州、重庆、成都、合肥、南京3小时经济圈,至北京、上海、广州也将缩短到5小时左右,极大地拉近荆门与周边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形成便捷沟通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高效联通国内主要城市群的格局。 “荆楚新门户”迎来新机遇 “荆荆高铁建成通车,湖北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祖国立交桥的地位进一步夯实,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腹地沿线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湖北铁路集团荆荆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方立辉说。 《武汉铁路百年》一书的作者汪瑞宁表示,荆荆高铁开通让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都市圈往来更高效,能进一步促进都市圈的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铁开通为荆门构筑‘荆楚新门户’、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重大机遇。”荆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荆荆高铁开通,未来三条高铁交会,极大拉近荆门与国内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畅通经济循环。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本、产业正加速向内地转移。荆门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产业链完整,通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承接沿海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推进产业提质强骨。 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质量,直接影响当地的发展能级和水平。当前,荆门市正坚持“人口第一战略,人才第一资源,产业第一支撑”理念,把吸引人、留住人、服务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高铁开通极大改善了荆门的交通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吸引人才来荆、人口回流,实现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荆门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欧阳璐说。 荆门是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高铁开通对公司招才引智、交流合作都有明显的好处。”晨龙飞机(荆门)公司董事长梁定璿扎根荆门14年,他对荆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荆门西站: 形如飞机振翅高飞 荆门西站位于漳河新区,荆荆高铁、襄荆高铁和沪渝蓉高铁(沿江高铁)在此共站。该站历时两年建成,站房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共3层。设5台13线,站房外有东、西两个广场。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外观如同一架飞机,机头朝东,系进站口;机身尾部朝西,是车站主体;5座站台似机翼,从机身贯穿而出。该造型取凤舞荆楚、振翅高飞之意,以舒展流畅的曲线造型,凸显荆门航空文化。 荆门西站结构抗震等级最高为Ⅱ级,设防烈度为6度,相当于能抵抗8级地震。站房外装部分全部涂抹防火涂料,拥有“烧不坏”的身躯,候车大厅从设计上最大程度地采用自然光,做到“尽量白天不开灯”。 沙洋西站: 形如徐徐展开的书 沙洋是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郭店楚简的出土地。该站以“荆风楚韵、简书之逸”为设计理念,同时结合荆楚建筑的坡顶、飞檐、高台风格,形如一册徐徐展开的书籍,处处体现沙洋地区的荆楚风韵,并透露出郭店竹简的古朴气息。站房面积399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是钢网架结构。为保障旅游高效顺畅出行,沙洋西站综合服务台、消防安检都采用了智能化设备。(祝华、罗成、李慧敏、杜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