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荆荆高铁通车,荆门接入全国高铁网,拉近了荆门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将极大促进荆门及江汉平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高铁建设中,广大建设者们集思广益,集体研究并推行“双清单双清零”台账式管理的办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沪渝蓉高铁武荆宜段线下工程及架梁工程已完成,正在开展道床铺设工作,计划于年内启动铺轨工程;呼南高铁襄荆段瞄准2025年提前通车目标,架梁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钟祥南站、京山南站站房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开展内部装饰装修,计划年底建成。 在做好沪渝蓉高铁武荆宜段、呼南高铁襄荆段服务工作的同时,市发改委要抢抓荆荆高铁开通的机遇,主动融入荆门新发展格局,切实担负起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自觉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统筹谋划,持续优化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坚持以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全力做好投资和项目工作。严格落实“以天保周、以周保季、以季保年”闭环推进机制和奖惩调度机制,加快推进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建设,以“三库”项目录入流转、“两算”“三评”为重点,扎实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做到改革发力、政策给力、企业努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始终聚焦“4211”产业体系,以改革排头兵、探路者、实干家的姿态,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加快形成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市场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新质生产力集群。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拉长优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物流“地网”、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网”、贸易服务“商网”,着力打造动力储能电池、石化特种油品、农产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供应链平台,推动形成创新引领、高效协同、自主安全的现代供应链体系。 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综合调度分析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效。坚持聚人口、优空间、提品质、育产业,加快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京山市省级“双集中”试点成果,加快沙洋县、钟祥市扩面,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要坚持结果导向,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打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坚持对标一流,大力实施政府履约专项行动和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高水平营商环境,提振投资信心、释放投资活力。 不断补齐短板改善社会民生。对照《荆门市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若干措施清单》,全力做好煤电油气热等能源要素保障工作,优化居民阶梯水电气价制度,不断提升能源供应能力;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高质量推进全市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商品储备、投放、销售、价格监测,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 荆荆高铁通车,助力荆门腾飞。我们发改部门要坚定信心,胸怀大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落细落实工作要求,用使命担当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门新篇章贡献发改力量。(市发改委副主任 唐定勇 姚桂林 方俊婕 陈淼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