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谋深谋实一批100亿级、500亿级、1000亿级的标志性项目,新增一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请问,我市如何在做强工业企业,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竞争优势上实现突破?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茹粘
答: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基本单位,其发展对整个产业演变和升级起着关键作用。
市经信局将聚焦龙头企业扩规裂变,抓好现有20家龙头、31家准龙头企业,加快亿纬超级工厂二期,中石化油转特,格林美关键矿产、绿钨资源,长城汽车涂装车间二期,新洋丰无水氟化氢等项目建设,支持一批企业冲刺百亿、50亿企业。
聚焦夯实工业投资支撑,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增长12%以上,占比稳定在50%、45%左右,实施重点技改项目86个,加快推进大峪口磷化工转型升级、谦信化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全市工业总产值冲刺3900亿元。聚焦困难企业止跌回稳,常态化开展“走到困难企业”活动,探索建立困境企业纾困解难快速协调机制,实施“腾笼换鸟”。支持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下滑产业稳住基本盘,“一企一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建立工业企业绿色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挂钩,指导企业推动环保升级,推动绿色安全倒逼技改扩规提能。
做大产业 整体提升主导产业能级
问:当前,全省正在聚焦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加快打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3个以上世界级产业集群,争创动力电池、现代化工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请问,我市如何在做大产业,整体提升主导产业能级上实现突破?
答: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做强主导产业、升级传统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加快建立有荆门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荆门产业能级。聚焦存量挖增量提升县域产业实力,强化工业“赛马制”考核,每个县市区发展1—3个主导产业,规范12个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7个化工园区复核认定。
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磷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与中海化学战略合作落地,培育建材产业绿色品牌;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抓紧培育壮大一批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引进负极材料等关键配套项目,打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研发制造中心,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招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做实3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和培育区,加快建设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抢占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氢能和新型储能新赛道。
坚持实数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0家以上。支持亿纬动力研发航空级锂电池产品,航特装备、劲驰汽车研发轻量化铝合金、碳纤维材料,凯龙兼并重组,沙洋、钟祥建设绿色智能船舶项目。推动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产业集群、宜荆荆磷化循环产业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做优做强15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推进动力储能电池、特种油品、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建设。
做优服务 完善服务体系为企纾困解难
问: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请问,我市如何在做优服务上实现突破?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茹粘
答: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我们将改进包联机制,推动市级领导包联产业链、企业、项目条线化,实行“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和“1+1+1+N”帮扶机制。做实服务平台,围绕“两个畅通”,建好用好智慧企业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用好“惠企政策直播间”和“荆门工业大讲堂”,及时推送技术、人才、资金等政策综合包。办好“企业家接待日”“3+N暖企慰问”等活动。开展“我为企业送服务”活动,优化金融供给、人力资源供给、市场订单供给,办好“我为企业送贷款”“我为企业送员工”“我为企业送订单”“我为企业找伙伴”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