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814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帖最后由 wwwwph88 于 2025-4-29 13:01 编辑
宜昌抢抓数字时代风口和国家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政策机遇,把算力作为核心要素,从0到1打造“算力+运力+存力”综合体,着力招引数字经济资源向宜昌集聚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宜昌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积极融入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把大数据及算力产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切入点,围绕资本、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布局数字经济产业链,建成、在建算力规模分别为2155P和12000P,居湖北第2和第1。宜昌正以“算力+”为支点,撬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全局性变革。
算力缘何成为风口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宜昌大数据及算力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有先天的资源禀赋,更离不开自身的不懈努力与产业积淀。作为非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非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城市,宜昌如何抢占新赛道,形成自身竞争力?
1. 算力风口强劲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标志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7月,湖北省出台《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宜昌抢抓数字时代的风口和国家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机遇,把算力作为核心要素,从0到1打造“算力+运力+存力”综合体,着力招引数字经济资源向宜昌集聚发展。
2. 资源禀赋优越
宜昌地处中国中部、湖北西南部,光纤直连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城市,里程半径最短、数据延时最低。宜昌三峡大坝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清洁能源充沛,水电资源丰富,是数字经济绿色零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峡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在三峡坝区和葛洲坝坝区规划建设田秋渔、东岳庙、紫阳三个大型数据中心,打造华中区域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计划建成10万个标准机柜、总投资超200亿元,已建成1.28万个标准机柜、完成投资过10亿元。目前,田秋渔、东岳庙一期的数据中心主要以存储和通算为主,政务服务约占8%,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约占41%,三峡星未来、深圳智安等商务应用约占35%。区位居中、能源绿色、交通便捷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项目落户宜昌,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也加速了东岳庙数据中心二期有序推进。
3. 数字基础稳固
宜昌数字化工作在湖北省内起步较早。2011年,宜昌市创新推出网格化管理机制,搭建市级“三峡云”平台,部门业务数据与市大数据中心实现直接交换共享,初步建立起相对全面、丰富的数据库。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锚定发展大数据及算力产业,出台推进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支持点军区绿色算力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建设三峡算力供应链平台,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场景应用体系和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算力集群 聚势成链
近年来,湖北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宜昌坚持围绕“数字湖北”战略,积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2024年,宜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734.4亿元,增幅45.4%,总量和增幅分别居湖北第2和第1,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探索了宜昌经验。
1. 布局算力产业集群
全方位谋划。把大数据及算力产业作为全市“3+2”主导产业之一,编制产业规划及路线图,组建产业发展专班,加快布局以大数据及算力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功能性布局。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思路,加快建设以数据存储、计算处理为主的三峡坝区绿色低碳大数据中心集聚区,以新兴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物联网为主的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以智慧水电、人工智能为主的西陵人工智能产业园,以数据交易、应用创新为主的三峡大数据产业园,形成“数算一体、实数融合”产业格局。
跨区域共建。推动宜昌高新区“一区多园”改革,建设3.3平方公里高新区—点军区共建园区,重点发展算力经济。
2. 打造三峡绿色算力平台
3月19日,三峡绿色算力平台在宜昌市点军区正式发布,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搭链、创新搭伴、应用搭车”的形式,为多元算力提供标准联接,预置了40多款主流开源大模型算法,通过AI算法动态优化算力资源分配,实现跨区域、跨场景的“分钟级”弹性调度,综合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平台依托三峡地区可再生水电能源,通过 “源-网-荷-储”协同技术,实现算力中心清洁能源供电占比超90%,较传统火电数据中心减少碳排放超70%。同时,创新应用液冷散热、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年均PUE值低至1.15,大幅降低能源消耗。目前,已接入遂原科技、中科曙光、景嘉微等算力提供商,海天瑞声、数据堂、星环科技等数据服务商,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20多个行业提供绿色算力支持。该平台是“东数西算”战略与“双碳”目标的深度融合实践,将携手各类企业共同打造更开放更高效的AI基础设施。
3. 成立点军开源产业联盟
成立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AI原生创新中心暨点军开源产业联盟,以AI原生创新中心为核心,汇聚产业领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推动AI原生技术从创新突破到产业落地,携手打造AI开源生态。首批成员单位包括联想集团、开放传神、戴尔科技、京东云、中科曙光、湖北睿芯、智网易联、燧原科技、骋风而来、青葵智造、依迅北斗和华云算能等12家产业领先企业。联想集团、北京开放传神科技有限公司与点军区签约共建城市超级智能体,为宜昌千行百业和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人工智能+”引擎。与此同时,成立宜昌市点军区开元数据基金会,将搭建起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数才十条” 产学研用
算力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近年来,宜昌强化数字经济领域招才引智工作,发布了《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人才聚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数才十条”),通过“高校育才、企业聚才、政策留才”的多维度策略,构建全产业链人才支持体系,打造区域性数字人才高地。
“数才十条”是宜昌出台的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人才政策,重点支持国有数字平台突破现有薪酬体系引才,探索高端人才派遣制;落实民营数字企业引才补贴,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高薪引进骨干人才,鼓励企业与学校及机构开设“订单班”,联合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每年从高校院所遴选数字领域科技人才到市内企业担任“数字副总”,为企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不断完善数字人才发展生态,开展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给予本地龙头数字企业D类人才自主认定权限。目前,宜昌数字技术人才总量突破8万人,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工程师等高技术人才占比达到35%,人才密度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
乘“数”而上 向“新”而行
2025年,宜昌将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算力经济浪潮。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备2万标准机架存储、3000P以上智算的融合算力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1. 做强算力
与中科曙光共建国家先进计算机产业创新(宜 昌)中心,规划算力500P,建成后将成为集计算服务、交叉研究、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项目已投运算力125P。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宜昌建设超大规模智算中心,计划算力规模10000P。
2. 做大存力
携手三峡集团,在三峡坝区建设数据中心集聚区。联合天地通电信、中科升哲等企业,共建数据清洗、标注、储存等数据加工厂,做强华中数据标注中心、视频图像处理实验室、北斗时空网格编码中心。
3. 做快运力
宜昌已建成5G宏基站总量达到10970个、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和千兆网络端口202万个,打通宜昌至武汉段时延2.7毫秒高速直连网络。计划年内开通宜昌至重庆段高速直连网络。
下一步,宜昌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培育大数据及算力相关产业为核心任务,全面深化数据与算力融合,力争到2030年,投运15000P以上智能算力集群及2000P超算中心,建成宜昌—武汉、重庆、郑州、西安、长沙的高速直连链路,建成国家算力大通道主线节点。力争大数据及算力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000家,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招引10家以上的全国龙头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