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惟楚有真才

惟楚有才是湖北的,请湖南人自重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29

主题

8733

帖子

848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48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17 03: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龟峰山顶 发表于 2012-6-16 19:13
湖北贡院旧牌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29

主题

8733

帖子

848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48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17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特派员 发表于 2012-6-16 16:28
为了一碗水端平,边版应该制止楼主无作非为地攻击行为。更不要助长。

事实就是牌匾在湖南,就说明一切,无 ...

这一碗水跟你们没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

主题

240

帖子

33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33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6-17 12: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楚语湘音 的帖子

你不懂也就算了,问题就在于非要拚命不要脸地抢,那就让你知道一点知识:“惟楚有才”的来历如下:


    清朝顺治年间首次开科,状元刘子壮、榜眼熊伯龙皆为鄂籍,楚材名满天下。顺治十年,湖广巡抚林天擎著文称赞人文之盛,赞曰“惟楚有材,自昔艳羡”,首出“惟楚有材”名句。康熙年间,此语题于武昌凤凰山麓贡院牌坊。二十世纪初,武昌实验中学在贡院旧址建立,牌坊立于校门之前。1958年,该牌坊因风雨而倾折。

      
    湖南岳麓书院门口也题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甚至一些人还争论:惟楚有材所指到底是湖南还是湖北?其实,那是后来湖南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借惟楚有材作上联,门生对应下联,方成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



    近来,有人误认为惟楚有材的说法最早出自清代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嘉庆年间,袁岘冈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他撰题门联。袁岘冈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对曰于斯为盛,由此撰成一联。从那时起,这幅楹联就悬于书院山门,直至抗日战争。1933年该联曾移挂湖南大学新图书馆,后毁于日机轰炸。1984年,湖南大学又根据原件照片复制,复挂于书院山门至今。


   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1655年,清朝顺治年间,地点在武昌----当时的湖广治所。事由是为府学馆舍的建设。

    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今武昌解放路西,大成路北)祭孔,诸生向他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不堪。学子们表示能体谅国家一时经济困难,愿将津贴捐出来维修校舍。在林天擎大力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据《湖北通志》记载,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昔艳羡。况我清宾兴叠诏,已多联翩而登为之前茅者矣。后之龙摅鹏奋,何可数量?


    自林天擎后,武昌府学嗣是代有修葺,而且重视培养楚材的文字屡见于史志。1732年,巡抚王士俊说楚材号天下久矣,并希望从此楚材辈出

    老照片里的武昌牌楼 惟楚有材曾一度高悬于武昌街头。旧时贡院街(20世纪40年代改为楚材街)上,有一座作为清代贡院附属建筑的木构牌楼,便题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据说牌楼上还题有辟门吁俊
    1958年牌楼因大风倾覆,一直无人重建,这一历史文物从此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忘。如今,许多武汉人都不知道武昌曾经有这样一座牌楼,只能在老照片中去追寻它的身影 。

    1948年第5期上海《联合画报》中一组名为历史名城武昌市容的摄影报道,便收录了这座牌楼的照片,并感叹富有历史性之牌楼几经变乱依然无恙。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里,尽管画报已经发黄,照片上的牌楼造型却清晰可辨,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惟楚有材四个大字历历在目。


    该牌楼之肇端无人考证。但有趣的是,有一个有关这座牌楼的民间传说。明代万历年间,竟陵(今湖北天门)文人钟惺和谭元春开创竟陵派,拥护者为其题了一块楚有材的匾额。有一年,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听说此事后前来以一道道难题相试,被他们的出众才华所折服,说:本官要将这块匾额带回去,声张二位大名。不仅如此,我还愿为匾上增加一字,题为惟楚有材据说,学台回到京城,竭力推崇钟、谭二人才学。在他的主持下,武昌建了一座牌楼,上面高悬着惟楚有材的匾额。后来有人根据他访问和推荐钟、谭二人的事,题了一块辟门吁俊的匾额,也挂在牌楼上...


    乾隆年间订修的《江夏县志·贡院图》记载:贡院有三座门楼。第一门题:“辟门吁俊;”第二门题:“文运天开;”第三门题:“朱衣点首。”“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七,见《十三经注疏》第1991页,)故有“楚材晋用“之说惟楚有材出武昌。惟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顺治年间,地点在湖广治所武昌,事由为府学馆舍的建设。据《湖北通志》记载,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祭孔时,学子们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在林天擎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表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者艳羡。。。。。
   
   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为嘉庆年间(1812年—1817年)岳麓书院山长(院长)袁名耀与其明经(对贡生的尊敬)张中阶会撰。一日,袁以“惟楚有材”句瞩诸生应对,时明经张中阶应对日:“于斯为盛”。

   “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唯,不其然乎?唐虞际,于斯学盛。”可谓上下联出自,两相对应,珠联璧合。

  惟楚有材一说始出湖北武昌,比长沙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所出的上联早约一个半世纪。1992年,武昌实验中学重新修建一座十分壮观的惟楚有材门楼,请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为门楼书写了惟楚有材”“辟门吁八个字,在实验中学正门大理石墙上刻有湖北武昌实验中学
校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

主题

240

帖子

33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33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6-17 12: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ire2 的帖子



告诉湘鳖:湖北将这牌子就只挂在中学。
再告诉湘鳖“惟楚有才”的历史如下,湘鳖就不要太不要脸了,当然鳖是从来都没有脸的,要脸两个字当然就谈不上了。

    清朝顺治年间首次开科,状元刘子壮、榜眼熊伯龙皆为鄂籍,楚材名满天下。顺治十年,湖广巡抚林天擎著文称赞人文之盛,赞曰“惟楚有材,自昔艳羡”,首出“惟楚有材”名句。康熙年间,此语题于武昌凤凰山麓贡院牌坊。二十世纪初,武昌实验中学在贡院旧址建立,牌坊立于校门之前。1958年,该牌坊因风雨而倾折。

      
    湖南岳麓书院门口也题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甚至一些人还争论:惟楚有材所指到底是湖南还是湖北?其实,那是后来湖南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借惟楚有材作上联,门生对应下联,方成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



    近来,有人误认为惟楚有材的说法最早出自清代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嘉庆年间,袁岘冈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他撰题门联。袁岘冈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对曰于斯为盛,由此撰成一联。从那时起,这幅楹联就悬于书院山门,直至抗日战争。1933年该联曾移挂湖南大学新图书馆,后毁于日机轰炸。1984年,湖南大学又根据原件照片复制,复挂于书院山门至今。


   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1655年,清朝顺治年间,地点在武昌----当时的湖广治所。事由是为府学馆舍的建设。

    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今武昌解放路西,大成路北)祭孔,诸生向他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不堪。学子们表示能体谅国家一时经济困难,愿将津贴捐出来维修校舍。在林天擎大力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据《湖北通志》记载,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昔艳羡。况我清宾兴叠诏,已多联翩而登为之前茅者矣。后之龙摅鹏奋,何可数量?


    自林天擎后,武昌府学嗣是代有修葺,而且重视培养楚材的文字屡见于史志。1732年,巡抚王士俊说楚材号天下久矣,并希望从此楚材辈出

    老照片里的武昌牌楼 惟楚有材曾一度高悬于武昌街头。旧时贡院街(20世纪40年代改为楚材街)上,有一座作为清代贡院附属建筑的木构牌楼,便题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据说牌楼上还题有辟门吁俊
    1958年牌楼因大风倾覆,一直无人重建,这一历史文物从此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忘。如今,许多武汉人都不知道武昌曾经有这样一座牌楼,只能在老照片中去追寻它的身影 。

    1948年第5期上海《联合画报》中一组名为历史名城武昌市容的摄影报道,便收录了这座牌楼的照片,并感叹富有历史性之牌楼几经变乱依然无恙。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里,尽管画报已经发黄,照片上的牌楼造型却清晰可辨,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惟楚有材四个大字历历在目。


    该牌楼之肇端无人考证。但有趣的是,有一个有关这座牌楼的民间传说。明代万历年间,竟陵(今湖北天门)文人钟惺和谭元春开创竟陵派,拥护者为其题了一块楚有材的匾额。有一年,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听说此事后前来以一道道难题相试,被他们的出众才华所折服,说:本官要将这块匾额带回去,声张二位大名。不仅如此,我还愿为匾上增加一字,题为惟楚有材据说,学台回到京城,竭力推崇钟、谭二人才学。在他的主持下,武昌建了一座牌楼,上面高悬着惟楚有材的匾额。后来有人根据他访问和推荐钟、谭二人的事,题了一块辟门吁俊的匾额,也挂在牌楼上...



    乾隆年间订修的《江夏县志·贡院图》记载:贡院有三座门楼。第一门题:“辟门吁俊;”第二门题:“文运天开;”第三门题:“朱衣点首。”“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七,见《十三经注疏》第1991页,)故有“楚材晋用“之说惟楚有材出武昌。惟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顺治年间,地点在湖广治所武昌,事由为府学馆舍的建设。据《湖北通志》记载,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祭孔时,学子们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在林天擎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表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者艳羡。。。。。
   
   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为嘉庆年间(1812年—1817年)岳麓书院山长(院长)袁名耀与其明经(对贡生的尊敬)张中阶会撰。一日,袁以“惟楚有材”句瞩诸生应对,时明经张中阶应对日:“于斯为盛”。

   “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唯,不其然乎?唐虞际,于斯学盛。”可谓上下联出自,两相对应,珠联璧合。

  惟楚有材一说始出湖北武昌,比长沙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所出的上联早约一个半世纪。1992年,武昌实验中学重新修建一座十分壮观的惟楚有材门楼,请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为门楼书写了惟楚有材”“辟门吁八个字,在实验中学正门大理石墙上刻有湖北武昌实验中学
校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

主题

240

帖子

33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33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6-17 12: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红网特派员 的帖子

告诉湘鳖一点点历史来历,免得湘鳖成天不要脸地抢。

“惟楚有才”的历史:

    清朝顺治年间首次开科,状元刘子壮、榜眼熊伯龙皆为鄂籍,楚材名满天下。顺治十年,湖广巡抚林天擎著文称赞人文之盛,赞曰“惟楚有材,自昔艳羡”,首出“惟楚有材”名句。康熙年间,此语题于武昌凤凰山麓贡院牌坊。二十世纪初,武昌实验中学在贡院旧址建立,牌坊立于校门之前。1958年,该牌坊因风雨而倾折。

      
    湖南岳麓书院门口也题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甚至一些人还争论:惟楚有材所指到底是湖南还是湖北?其实,那是后来湖南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借惟楚有材作上联,门生对应下联,方成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句。



    近来,有人误认为惟楚有材的说法最早出自清代岳麓书院山长袁岘冈。嘉庆年间,袁岘冈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他撰题门联。袁岘冈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贡生张中阶对曰于斯为盛,由此撰成一联。从那时起,这幅楹联就悬于书院山门,直至抗日战争。1933年该联曾移挂湖南大学新图书馆,后毁于日机轰炸。1984年,湖南大学又根据原件照片复制,复挂于书院山门至今。


   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1655年,清朝顺治年间,地点在武昌----当时的湖广治所。事由是为府学馆舍的建设。

    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今武昌解放路西,大成路北)祭孔,诸生向他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不堪。学子们表示能体谅国家一时经济困难,愿将津贴捐出来维修校舍。在林天擎大力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据《湖北通志》记载,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昔艳羡。况我清宾兴叠诏,已多联翩而登为之前茅者矣。后之龙摅鹏奋,何可数量?


    自林天擎后,武昌府学嗣是代有修葺,而且重视培养楚材的文字屡见于史志。1732年,巡抚王士俊说楚材号天下久矣,并希望从此楚材辈出

    老照片里的武昌牌楼 惟楚有材曾一度高悬于武昌街头。旧时贡院街(20世纪40年代改为楚材街)上,有一座作为清代贡院附属建筑的木构牌楼,便题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据说牌楼上还题有辟门吁俊
    1958年牌楼因大风倾覆,一直无人重建,这一历史文物从此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忘。如今,许多武汉人都不知道武昌曾经有这样一座牌楼,只能在老照片中去追寻它的身影 。

    1948年第5期上海《联合画报》中一组名为历史名城武昌市容的摄影报道,便收录了这座牌楼的照片,并感叹富有历史性之牌楼几经变乱依然无恙。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里,尽管画报已经发黄,照片上的牌楼造型却清晰可辨,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惟楚有材四个大字历历在目。


    该牌楼之肇端无人考证。但有趣的是,有一个有关这座牌楼的民间传说。明代万历年间,竟陵(今湖北天门)文人钟惺和谭元春开创竟陵派,拥护者为其题了一块楚有材的匾额。有一年,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听说此事后前来以一道道难题相试,被他们的出众才华所折服,说:本官要将这块匾额带回去,声张二位大名。不仅如此,我还愿为匾上增加一字,题为惟楚有材据说,学台回到京城,竭力推崇钟、谭二人才学。在他的主持下,武昌建了一座牌楼,上面高悬着惟楚有材的匾额。后来有人根据他访问和推荐钟、谭二人的事,题了一块辟门吁俊的匾额,也挂在牌楼上...


    乾隆年间订修的《江夏县志·贡院图》记载:贡院有三座门楼。第一门题:“辟门吁俊;”第二门题:“文运天开;”第三门题:“朱衣点首。”“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七,见《十三经注疏》第1991页,)故有“楚材晋用“之说惟楚有材出武昌。惟楚有材最早出自湖广巡抚林天擎,时间为顺治年间,地点在湖广治所武昌,事由为府学馆舍的建设。据《湖北通志》记载,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祭孔时,学子们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在林天擎支持下,修葺工程于两年后完成。新府学落成后,林天擎记下两年前学子谒见之事,并发出由表衷感叹:余思惟楚有材,自者艳羡。。。。。
   
   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为嘉庆年间(1812年—1817年)岳麓书院山长(院长)袁名耀与其明经(对贡生的尊敬)张中阶会撰。一日,袁以“惟楚有材”句瞩诸生应对,时明经张中阶应对日:“于斯为盛”。

   “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唯,不其然乎?唐虞际,于斯学盛。”可谓上下联出自,两相对应,珠联璧合。

  惟楚有材一说始出湖北武昌,比长沙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所出的上联早约一个半世纪。1992年,武昌实验中学重新修建一座十分壮观的惟楚有材门楼,请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为门楼书写了惟楚有材”“辟门吁八个字,在实验中学正门大理石墙上刻有湖北武昌实验中学
校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

主题

240

帖子

33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33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6-18 23: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客气了!如果糊烂人懂得自重,早就注重发展了,就不会不要脸地到处抢别人的,还千方百计涂抹成是自己的。就是因为糊烂人知道自重是没有用的,就只能到处不要脸在抢!和韩国棒子是一个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29

主题

8733

帖子

848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48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19 0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都春天 发表于 2012-6-18 23:54
楼主太客气了!如果糊烂人懂得自重,早就注重发展了,就不会不要脸地到处抢别人的,还千方百计涂抹成是自己 ...

的确,即使再过1000年,湖南人也发展不起来的。
这个,已经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0

主题

163

帖子

539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39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6-21 0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在战国时期也是楚国属地,惟楚有才应也包含湖南,楼主有点偏激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

主题

4243

帖子

3583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83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中山市 2012-6-22 2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429

主题

8733

帖子

848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48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6-27 1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xzz0819 发表于 2012-6-21 00:05
湖南在战国时期也是楚国属地,惟楚有才应也包含湖南,楼主有点偏激哦!

流放之地,出不了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