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644|回复: 2

新闻聚焦:咸宁红色旅游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209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风尚文化传媒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2757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1-3-23 2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咸宁红色旅游的潜力究竟有多大②


有多少机遇可以重来?
记者 陈真 见习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刘明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旅游强市战略。作为资源相对富集的新兴旅游城市,咸宁发展红色旅游究竟有多少机遇可以重来?又面临多少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业内权威人士、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分析。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三色资源相得益彰,节会效应叠加助力,红色机遇正逢其时。”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对咸宁发展红色旅游所面临的机遇给出的评语。
  机遇一:“三色”资源相得益彰
  8日,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咸宁,是“温泉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千桥之乡”。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这就是咸宁的特色。咸宁,可谓是古色、绿色、红色三色资源丰富的城市。
  这里,有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温泉、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机遇二:节会效应叠加助力
  9日,家住财政局小区的陈女士自豪地告诉记者,过年那几天,家里接待了几拨来自武汉、广东等地来泡温泉的朋友。忙着订房订温泉票不说,还忙着陪同、讲解本地的小吃和名胜古迹,“如今的咸宁温泉,已是不同凡响了。”
  导游于鲁梅介绍,节会效应对我市旅游发展叠加助力。连续两届的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不但成就了咸宁“中国温泉之都”品牌,更带动了周边汀泗桥历史文化名镇、星星竹海生态旅游风景区、澄水洞及百余家农家乐旅游庄园,客源人气指数大幅增长。同时,赤壁古战场、通山隐水洞等景点旅游依然红火。
  据统计,仅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5.75%,旅游总收入近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30%。
  机遇三:红色机遇正逢其时
  “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央、省委相继出台相关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文件,各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风头正劲,发展红色旅游,正逢其时。”市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刘彩云如是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记者了解到,为了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部门在行动。市政协文史委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前往黄冈等地,学习考察开发红色旅游经验及作法,并形成了专门调查报告;市发改委和旅游部门抢抓国家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大好契机,联手申报我市相关红色旅游项目。
  正视问题 不容乐观
  机遇与挑战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我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    
  ——红色资源保护堪忧。在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咸宁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经过全面普查,我市共确认革命遗址123处,其他遗址4处。从保存状况来看,保护较差、被损毁的遗址占65%。
  据了解,我市革命遗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广泛,数量较多;二是大多分布在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给维护修缮和参观游览带来困难。许多革命旧址或被村民拆掉重建成住房,或因建设开发、兴修公路、水利等而受损或完全拆除。我市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现状令人担忧。
  ——认识缺乏正确引导。“长期以来,我市对红色旅游资源重视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开发相对滞后,与红色旅游发展快的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群众对革命遗址历史由来不了解,对历史价值、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够,导致保护意识较差。”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亲贤说,“这种状况,与我市富集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不相称,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极不相符。”
  ——开发缺少有力保障。“由于我市革命遗址年代久远,且数量虽较多,但分布广,较零散,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缺乏统筹机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 开发利用滞后等问题。”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记者从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目前,对革命遗址大量存在“代而不管”的现象,开发起来难上加难。为何会这样?刘彩云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是没有将其与发展地方经济统筹考虑,缺乏长期建设性规划,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开发利用工作始终处于依靠政府单一投入、个别部门独立支撑的局面,相关部门缺乏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没有响应。这一困境如不及时破解,很多有价值的革命遗址将得不到挖掘、开发和投入使用,并随岁月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宣传教育作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无从发挥。
  ——资源亟待有机整合。“咸宁红色旅游虽然比较丰富,但却存在多而无名,有而不精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之下,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古色文化旅游资源科学整合,走人文旅游综合路线,应该是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的最佳方式。”4日,咸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授何德廷建议,“早日把各种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一体,成就一条人文之旅特色路线,有力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潜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209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风尚文化传媒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2757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1-3-23 2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咸宁红色旅游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③

有多少路径可以选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国红色旅游形势日渐“红”起来的大背景下,我市红色旅游依然处在“多而无名,有而不精”的尴尬境地。
  那么,在国家倡导把红色旅游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大好形势下,我市红色旅游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尽快“红”起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探寻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路径一:实行科学定位
  发展咸宁红色旅游业,正确认识、科学定位是前提。这是专家学者的共识。
  “咸宁不是没有红色旅游资源,而是挖掘提炼、宣传推介不够;红色旅游资源不是没有开发价值,而是在如何深度开发上研究不够。”10日,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游强进说,“当前,应该认真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使红色旅游规划与全市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文物保护规划相衔接。在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特色产品。
  他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富民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同时还需要政府扶持。
  路径二:多元筹集资金
  红色旅游的内容是“红色”的,而红色旅游的落脚点仍应在于“旅游”。相关专家认为,红色旅游要想“红”起来,关键还在于如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红色”内容挖掘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3月初,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针对我市经济现状,红色旅游开发要以招商为主,吸引民间、社会资本,不断加大投入,同时,整合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只有多渠道融资,才能够保证红色旅游的资金投入。”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亲贤建议,政府要用活各种项目资金,把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文物保护等资金捆绑使用,同时,设立发展基金,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等措施,有效扶持红色旅游发展。
  业内资深导游于鲁梅则认为,要加大对来咸旅游的港澳台同胞招商力度。很多港澳台胞并不完全着眼于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红色遗址和红色名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会成为吸引他们投资的因素。
  路径三:整合“三色”资源
  整合资源、复合发展是发展咸宁红色旅游业的根本。专家学者认为,红色旅游资源,是在绿色资源之树上开出的花朵。有了“绿”,“红”就有了依托;有了“红”,“绿”就有了灵魂。
  游强进告诉记者,我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分散。要借鉴黄冈的经验,把红色旅游放在全市大旅游中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产品整合,实现“红、绿、古”三色结合,复合发展,优势互补。即用山、水、林、洞、湖来串起红色景点,展示红色内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专家建议,可注重抓好红色旅游品牌与生态品牌、温泉品牌、古民居品牌的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活动的共生,努力形成红色之旅、温泉之旅、生态之旅、怀古之旅、民俗之旅等品牌交相辉映、互相衬托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咸宁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要立足地处湘鄂赣边界这一特点,强化区域协作,共创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共建无障碍旅游区域,实现区域大联动、大协作、大开发。
  路径四:打造精品线路
  整合“三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是将旅游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先决条件,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
  市党史研究室副县级调研员刘彩云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两种途径:一是一线串珠式开发。比如,以鄂南秋收暴动为线,将六个县市区全部串起来,打造出一条红色线路;二是组合式开发,比如,红十七军在隐水洞成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在湖南平江起义后,就到通山九宫山活动,让山水资源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红”“绿”相配就有了灵魂。
  咸宁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胡晓锋建议:“可以沿着历史的足迹,打造精品线路,比如从三国赤壁,到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到抗日战争有关景点,再到解放战争景点,最后到向阳湖五七干校,借助现有资源拉动未开发资源,从而达到解读历史、修身养性、增加阅历的旅游目的。”
  路径五:创新营销策略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要打好红色旅游牌,需要创新营销策略。我市通过两届旅游节,成功做好了温泉品牌的营销。如何营销红色旅游资源,专家学者纷纷建言。
  借牌打牌,舞活温泉龙头,带火红色旅游。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可以巧搭温泉东风,打好组合拳。温泉旅游节作为一种成功的营销手段,也可以在宣传、推介温泉产品的同时,宣传红色旅游。”
  咸宁职院人文旅游系主任易元红建议:“宣传红色旅游,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宏观方面,建立网站,构建红色信息管理系统;微观方面,必须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让导游成为红色文化的解读者和红色思想的宣传者。”
  咸宁学院近现代史学者辜宗秀教授认为:“历史是动态的,有人就有历史事件。咸宁开发红色旅游,应当以红色名人为核心,在咸宁活动过的和咸宁籍的红色名人,都可以作为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同时,街道、公园、广场等,可以用红色名人来命名,如何功伟路、钱瑛桥等,以此获得长久影响。”
  澄水洞旅游区(原131工程基地)经理助理金志永提出:“红色资源的营销,要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积极向上申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这样,既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扶持,也可以扩大影响。”
  采访中,咸宁学院近现代史学者何德廷教授为我市开发红色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可供思考的方向,他说:“红色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版块,要把红色旅游作为人文旅游的一个部分,全面发掘,在人文咸宁上下功夫。”(记者 陈真 王远远 通讯员 王亲贤 龚小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209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风尚文化传媒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2757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1-3-23 23: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咸宁新闻网

咸宁红色旅游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①


有多少资源可以开发?  
  咸宁,是一座集革命老区、苏区、边区为一体的红色城市。在咸宁这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初期直到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斗,勇于献身,牺牲数万烈士,留下八千英名,也留下了一大批名人和烈士故居、红色政权遗址、红色武装诞生地。
  很显然,咸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什么叫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一种可供人们吸取历史知识与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把传播革命历史文化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型主题旅游产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黄金周长假制度的实行,旅游产业爆炸式地拓展,红色旅游也在全国范围兴起。那么,我市红色旅游究竟有多少资源可以开发?连日来,记者深入各地各部门,进行调查采访。
  百余革命遗址繁星点点
  “我市值得可圈可点的革命遗址,可谓繁星点点。”3月初,说起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志甫如数家珍: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我党领导的首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打响鄂南秋收暴动第一枪的赤壁中伙铺车站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成立纪念地——通山县大畈隐水洞,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团建立九宫山苏维埃政府,赤壁羊楼洞142抗美援朝烈士墓群等,咸宁相关红色遗址,大大小小共有百余处。
  据介绍,去年,我市县市区党史部门共筹资几十万元,投入千余工作人员,对全市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普查。
  经过各地认真整理挖掘,共确认重要革命遗址123处,其他遗址4处。其中,咸安区25处,赤壁市30处,嘉鱼县3处,通城县15处,崇阳县23处,通山县27处。
  目前,百余处遗址中,保存完好或较好的遗址占总数的35%,有22处已被列入国家级和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个遗址,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个遗址,都可以让游客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咸宁革命斗争的发展历程。
  两个全国经典景区彰显魅力
  “目前,127个红色遗址中,哪些是已开发的?其中有没有精品景点?”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市旅游局。
  “咸宁的革命景点做得最好的,当数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和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该局促联科负责人说。
  据介绍,2010年6月,国家4部委组织专家对全国上报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进行了专家评审。7月,下发了名录初选名单,咸宁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及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等入选名录。目前,我市主要确定了以通城县黄袍山、咸安汀泗桥为重点,其他地方为辅的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具体来说,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包括通城罗荣桓纪念馆暨湘鄂赣黄袍苏区烈士陵园、崇阳陈寿昌烈士陵园、通山烈士陵园、赤壁烈士陵园、望夫山革命烈士碑林和羊楼洞烈士墓群、嘉鱼文庙山烈士陵园等。
  “汀泗桥战役,是整个北伐战争史上最辉煌、最关键的一仗。”据了解,在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共有将士130余人牺牲,咸宁人民将这些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汀泗桥的西山上。
  据介绍,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景点除了纪念碑,还有汀泗桥之战陈列馆、烈士陵园纪念亭、北洋军阀吴佩孚在汀泗铁路桥头修筑的碉堡遗址、叶挺独立团曾驻扎过的竹厂街营部连部旧址、叶挺指挥所等。
  这只是咸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
  众多红色名人照耀咸宁
  咸宁的红色名人也是灿若星辰,光耀人间。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但走出了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红色理论家”的钱亦石;还走出了共和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钱瑛,也是第一位女部长,同时还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主人公韩英的原型之一;罗荣桓元帅也是在这里起步。此外,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鄂南农民运动领导人聂洪钧等红色名人都有诉说不完的革命故事。
  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全市党史部门已编辑出版了咸宁英烈传、人民革命史、鄂南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等一系列红色文献资料500多本。
  毫无疑问,这些既是留给咸宁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发展咸宁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