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红色旅游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③
有多少路径可以选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国红色旅游形势日渐“红”起来的大背景下,我市红色旅游依然处在“多而无名,有而不精”的尴尬境地。
那么,在国家倡导把红色旅游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大好形势下,我市红色旅游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尽快“红”起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探寻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路径一:实行科学定位
发展咸宁红色旅游业,正确认识、科学定位是前提。这是专家学者的共识。
“咸宁不是没有红色旅游资源,而是挖掘提炼、宣传推介不够;红色旅游资源不是没有开发价值,而是在如何深度开发上研究不够。”10日,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游强进说,“当前,应该认真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使红色旅游规划与全市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文物保护规划相衔接。在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特色产品。
他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富民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同时还需要政府扶持。
路径二:多元筹集资金
红色旅游的内容是“红色”的,而红色旅游的落脚点仍应在于“旅游”。相关专家认为,红色旅游要想“红”起来,关键还在于如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红色”内容挖掘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3月初,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针对我市经济现状,红色旅游开发要以招商为主,吸引民间、社会资本,不断加大投入,同时,整合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只有多渠道融资,才能够保证红色旅游的资金投入。”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亲贤建议,政府要用活各种项目资金,把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文物保护等资金捆绑使用,同时,设立发展基金,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等措施,有效扶持红色旅游发展。
业内资深导游于鲁梅则认为,要加大对来咸旅游的港澳台同胞招商力度。很多港澳台胞并不完全着眼于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红色遗址和红色名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会成为吸引他们投资的因素。
路径三:整合“三色”资源
整合资源、复合发展是发展咸宁红色旅游业的根本。专家学者认为,红色旅游资源,是在绿色资源之树上开出的花朵。有了“绿”,“红”就有了依托;有了“红”,“绿”就有了灵魂。
游强进告诉记者,我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分散。要借鉴黄冈的经验,把红色旅游放在全市大旅游中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产品整合,实现“红、绿、古”三色结合,复合发展,优势互补。即用山、水、林、洞、湖来串起红色景点,展示红色内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专家建议,可注重抓好红色旅游品牌与生态品牌、温泉品牌、古民居品牌的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活动的共生,努力形成红色之旅、温泉之旅、生态之旅、怀古之旅、民俗之旅等品牌交相辉映、互相衬托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咸宁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要立足地处湘鄂赣边界这一特点,强化区域协作,共创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共建无障碍旅游区域,实现区域大联动、大协作、大开发。
路径四:打造精品线路
整合“三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是将旅游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先决条件,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
市党史研究室副县级调研员刘彩云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两种途径:一是一线串珠式开发。比如,以鄂南秋收暴动为线,将六个县市区全部串起来,打造出一条红色线路;二是组合式开发,比如,红十七军在隐水洞成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在湖南平江起义后,就到通山九宫山活动,让山水资源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红”“绿”相配就有了灵魂。
咸宁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胡晓锋建议:“可以沿着历史的足迹,打造精品线路,比如从三国赤壁,到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到抗日战争有关景点,再到解放战争景点,最后到向阳湖五七干校,借助现有资源拉动未开发资源,从而达到解读历史、修身养性、增加阅历的旅游目的。”
路径五:创新营销策略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要打好红色旅游牌,需要创新营销策略。我市通过两届旅游节,成功做好了温泉品牌的营销。如何营销红色旅游资源,专家学者纷纷建言。
借牌打牌,舞活温泉龙头,带火红色旅游。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可以巧搭温泉东风,打好组合拳。温泉旅游节作为一种成功的营销手段,也可以在宣传、推介温泉产品的同时,宣传红色旅游。”
咸宁职院人文旅游系主任易元红建议:“宣传红色旅游,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宏观方面,建立网站,构建红色信息管理系统;微观方面,必须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让导游成为红色文化的解读者和红色思想的宣传者。”
咸宁学院近现代史学者辜宗秀教授认为:“历史是动态的,有人就有历史事件。咸宁开发红色旅游,应当以红色名人为核心,在咸宁活动过的和咸宁籍的红色名人,都可以作为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同时,街道、公园、广场等,可以用红色名人来命名,如何功伟路、钱瑛桥等,以此获得长久影响。”
澄水洞旅游区(原131工程基地)经理助理金志永提出:“红色资源的营销,要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积极向上申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这样,既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扶持,也可以扩大影响。”
采访中,咸宁学院近现代史学者何德廷教授为我市开发红色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可供思考的方向,他说:“红色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版块,要把红色旅游作为人文旅游的一个部分,全面发掘,在人文咸宁上下功夫。”(记者 陈真 王远远 通讯员 王亲贤 龚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