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199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湖北“三和”杯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征文(一)
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时节,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最显眼的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鲜艳似锦,映如朝霞,绿树红花,田畴如画,它是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成。这里,曾爆发的黄麻起义,是一面鲜艳的革命旗帜,是一部撼天动地的英勇史诗,是一座记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不朽丰碑,成为激励后来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今,这张用无数英烈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红色名片被擦亮,成为净化心灵、升华人格、锤炼党性的教育课堂,是广大共产党员心中的圣地。鲜红的党旗,在这里飘扬;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词,在这里重温。一年四季,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一批又一批“朝圣者”。
走在红安的土地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践踏了烈士尸骨。红安的先烈为正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充满浩然正气,光彩照耀千秋。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原名叫黄安。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千千万万的黄安人民投入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形成了“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的景观。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鼓舞下,这里掀起强劲的红色风暴,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主席,成长了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等223位将军,素有全国“第一将军县”之称。革命斗争年代,48万人口的黄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热血洒遍了黄安,染红了这片土地,黄安县因此改名为红安县。
位于县城东北角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高耸的纪念碑顶天立地,似灯塔光照河山。碑前有两尊巨型坐像,一位红军战士持枪,一位农协会员鸣锣。游人到此,好似看到当时起义那壮观场面,听到那震憾旧世界的铜锣声。
古典庭园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苍松翠柏,庄重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阳光照耀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馆名,吸引着无数瞻仰者崇敬的目光。迎面布置的序幕厅,悬挂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死难烈士万岁!”毛泽东俯仰天地,落笔凝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朱德抚今追昔,情贯生死。“英灵永在”,董必武怀念战友,哀思不已。
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很多位革命烈士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物品近千件。着重展现了革命烈士们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瞻仰烈士的遗容,聆听他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我心潮久久难平。许多烈士牺牲时大都二十多岁,绝大多数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每一位烈士都有一个英勇的故事,他们用生命实践了“头可断,血可流,共产主义不可丢”的誓言。如用场景复原再现载醒群烈士的牺牲场景,她是年仅22岁的女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终凶残的刽子手把身怀六甲的她凌迟处死。超写实的雕塑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天空,展现了她面对刽子手酷刑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电视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心灵震撼。烈士们为红安县人民留下了“朴诚勇义,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这时,参观的人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怕惊醒了长眠的先烈们的英灵。
在烈士陵园历史纪念馆,突出“大别雄风,将军摇篮”的主题,运用艺术展墙、大型油画、国画、版画、浮雕、圆雕景观、硅胶像、幻影城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如大型浮雕《大别雄风》,好似一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画卷:铜锣声中,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红军、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形成一股前赴后继、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给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一幅幅历史画卷,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仿真雕塑,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斗争的历史栩栩如生的再现在人们面前,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红安悲壮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依然可以穿越岁月烟尘,放射着灿烂的光芒。在陵园里,一批批寻访者走过。我想象着长眠的英雄们当年勃发的英姿,体认他们的苦难与风流,追寻他们的真实与崇高。在耸立如磐石般刚毅的丰碑上,英雄们成为历史的永恒。他们把生命中曾经最高贵的拥有传递给后来人,传递给不忘寻找历史、寻找良知与崇高的人们。任何生者的杰出,离不开死者的不朽。生者潇洒挥手人间与逝者忠魂飞舞长天,显现红安地灵人杰。毛泽东与邓小平1958年12月在武昌接见红安干部代表时鼓励说:“你们要继续努力,保持红安永远红”。
缅怀先贤,是为了不忘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自己不能背叛,也要教育后人不要背叛。承前为了启后,继往才能开来。这正如江泽民同志视察红安时题词云:“光辉业绩留芳千古,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现在的红安,生机勃发。英雄的红安人民,弘扬老区精神,谱写壮丽新篇章。发展全面提速,城乡展现新颜,工业借力起跳,农业凸现特色,旅游以红带绿,扶贫倾注真情,全力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安,以此告慰革命先烈在天之灵。
返程的山路上,我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开放得热烈灿烂,映得满山红艳艳。大别山因为神奇的红色人文精神在它的青山秀水上装点浸染,使得它“红”与“绿”交相辉映,引得“朝圣者”纷至沓来,接受教育,升华思想。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尽,涓涓溪流向后人诉说着如悲如泣的故事,座座山峰为长眠的英魂耸起巍峨丰碑,朵朵红杜鹃既是对烈士亡灵的祭奠,又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红安,红的是悲壮的历史,绿的是永恒的青山,红绿交辉,饮誉中外。一声铜锣响,千秋浩气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