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因为“一时冲动”,他孤身一人奔赴一座陌生的城市;为了“长点见识”,他拜师农民扎根农村学起了养泥鳅,他数了数日子:“快一年半了。”
7月13日下午,在张沟镇排湖村泥鳅繁养基地,记者见到了这个来自当阳的小伙子,他叫张汉,是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
说起结缘仙桃的原委,张汉摸摸黝黑的额头,笑得很灿烂:“因为我喜欢鱼。”
2009年,张汉从同学口中得知仙桃有一个名叫赵德山的农民,用近10年的坚守攻克了泥鳅苗人工孵化的难题。
从那时起,张汉就萌生了到仙桃来拜师的想法,他辗转寻得赵德山的电话号码,时不时地打打电话、发发短信。2010年3月1日,张汉与赵德山通过电话后,坐上了开往仙桃的长途客车。
“我那时候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回忆当时的情景,张汉笑言自己“不够成熟”。当时,赵德山的泥鳅繁育基地还在筹备阶段,要地没地,要池没池,但“不管怎样,来了就要见识一下。”在张汉的坚持下,赵德山收下了这个外地学徒。
在师父赵德山眼里,张汉虽然小小年纪,却吃苦耐劳,肯下功夫。在西流河金桥村——赵德山的第一个泥鳅繁养基地里,小伙子一待就是一年多。
赵德山为他准备了一个小房间,除了简单的家具和电器外,张汉平日里大多与鱼为伴,或是在赵德山身边学习泥鳅的繁育和养殖技术,或是在基地的鱼池边观察鱼苗的情况,或是捧上一本《泥鳅养殖技术问答》读上好久……
光阴荏苒,现在的张汉已从当初那个对养鳅一无所知的“冲动”小子,成长为一个对泥鳅的孵化、混养、套养等技术如数家珍的小专家。
6月20日,赵德山交给张汉一个“艰巨”的任务,到张沟镇排湖村泥鳅繁养基地,为基地工作人员和当地农民做技术指导。
“他出师了,能独当一面了。”排湖村基地负责人龙志勇竖起大拇指。
“我被‘扫地出门’了,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张汉却开起了玩笑。
张汉有一个梦想,将来在家乡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泥鳅繁育和精养基地,祝愿他的梦想早日实现。(陈力 李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