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荆州路——霍氏精武门及中国国歌诞生地 沙市路——上海著名的小吃街 上海市荆州路,不但是霍元甲的精武会馆所在地,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地!而沙市路,确是曾经著名的小吃街。 荆州路地处上海市杨浦区,西与大连路并行,南、北交于惠民路、唐山路,中段与昆明路等街道纵横交汇。 1910年,霍元甲与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等人,在上海荆州路中段创办精武会馆,名扬海内外。 而众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出自三十年代的老电影《风云儿女》中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电影是由当时的电通影业公司摄制完成的。电通影业公司的旧址就在现在的上海市荆州路405号。 因此,上海市政府将荆州路405号作为中国国歌的诞生地。 这一点,东湖网友已有徒步荆州街文章发表,很生动。 而距荆州路三四公里处的沙市路,位于黄浦区,分为沙市一路和沙市二路,其冠名时间甚至早于荆州路,是当时上海以湖北城市命名的第二条道路(另一条为汉口路)。沙市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规定的四个开放商埠之一,时地位高于重庆、苏杭。开埠之后,沙市迅速成为20世纪初我国典型的半殖民半封建、贸易发达的一个城市,也是湖北省第二个建制城市。当时宜昌还仅仅是一个川江与长江中下游的转运码头,而沙市商业的范围远及川东,是鄂南、鄂西、湘西、湘北一带的货物集散地。外国设立洋行众多,但沙市商人却以买办身份经营为外国洋行收集土特产、销售洋货的生意。沙市还是江汉平原棉花物质集散地,上海、汉口等地的国内外纱厂都收集这里的棉花,而大的商业是那些绸缎、洋货、棉花打包、以及各种京广杂货业,同时还有钱庄、盐业、药业、小型手工业,如织袜、卷烟等。沙市是湖北一大重要城市,水陆交通方便畅通,百业兴旺、市场发达、商贾云集。民国各军阀视其为重要财源地,各国的轮船穿梭来往于江面。因此,沙市在上海的名气也颇大,以沙市命名道路便也顺理成章。 商业的发达和流动人口的增多,使沙市的餐饮业空前繁荣,同时也融汇了东西南北各地口味。美味佳肴不仅品种多,而且做工精细,特色鲜明。像米丸子、细豌子泡糯米、琵琶鸡、皮条鳝鱼、龙凤配、猪油饼子等传统名菜也开始逐渐形成,出现了以“好公道”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餐馆酒店。在此背景下,上海“沙市食街”应运而生,其始建于1928年,位于沙市一路,如今却成了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的集中租住地之一,不复当年面貌。 2011-8-8 17:35 上传
下载附件 (32.97 KB)
2011-8-8 17:35 上传
下载附件 (53.77 KB)
2011-8-8 17:35 上传
下载附件 (63.85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