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瑞)近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会上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既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硬支撑”,也是一个城市兴衰的“软实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鄂州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以经济繁荣支持文化发展,用文化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在发展的道路上,鄂州谱写出振奋人心的文化新篇章。 “周周乐”广场文化体育活动荣膺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公共文化活动项目奖;雕花剪纸、牌子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问世,再现吴王古都风貌……近年来,鄂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结出了累累硕果。 晚间漫步在城区的各个游园广场,到处是市民跳舞、健身的身影。从2001年起,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分散、小型的、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市委、市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及时引导,加强领导,主动指导,以“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为龙头,坚持为民、乐民、导民、育民相结合,引导广大市民养成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鄂州城市文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已举办1000多场(次),现场观众达200万人(次),荣获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为了纪念庆祝建国60周年,以舞台艺术形式充分展示鄂州鲜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鄂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鄂州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应运而生。 2009年9月,《吴都风华》在鄂州大剧院首演。一经演出,获得各界好评。近年来,我市创作的玉莲环《告状》、歌曲《采莲船歌》、剧本《彭楚藩》等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群星奖、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作奖和湖北屈原文艺奖,花样剪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3月9日,鄂州广电银兴电影城建成开业,结束了鄂州城区长久没有多厅数字电影院的历史,使百万鄂州人民,在家乡就能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大都市同步观看到国际、国内的优秀电影。 银兴影城的成功得益于我市始终坚持把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了文化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成功完成鄂州日报社印刷厂、市电影公司、鄂城影剧院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目前,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我市《鄂州周刊》报社、《围棋报》社和省京剧二团正在转企改制之中。 2007年,市广电局有线网络公司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与湖北楚天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整合,组建了鄂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同年10月正式运营。公司整合后,经营收入从2007年的1900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3600万元,我市的广电宽带发展也从2007年的全省倒数第一,一跃走在全省地级市广电宽带有效用户数排名的前列。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已发展到1000余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经营单位已发展到20余家。全市共有5报、8刊和4家出版物印刷企业,包装装潢和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发展至40余家,产值已达8亿元。 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9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1%。还有正在积极推进的34个重大文化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128.83亿元,为全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