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北人的仙桃情结 . 每天早上,仙桃,仙北两岸的渡船码头。汉江江面上波浪滔滔,卖菜的、买东西的、办事的、走亲串友的,男女老少,上船的人身份各异,目的地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对面一个名为“仙北”的小村村民。 仙北其实是天门市多祥镇一个小村子,它见证了仙桃的发展与变迁。 那艘船,在两岸距离300多米的江面上行驶了20多年,来回多少趟他们已经不记得了,只是经历过风吹雨打浪击后,它已经相当陈旧了,甲板是用铁板做的,生锈了。船上很简陋,空空的,没有座位,乘客只能站着。一个柴油机马达、一个黑色救生圈、两个开船的中年男子。 开船的男子名叫彭铁成,50多岁,仙北人,仙桃建市之前就开起船来。 “仙桃发展得快呀!以前那些街道连名字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买卖交易市场。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仙桃遍地都在开花。” “你看,我们仙北人,赚钱在仙桃,消费也都在仙桃,做生意发财的更是数不胜数。” 彭铁成笑得很憨厚,古铜色的皮肤在太阳照射下越发黑亮,轰轰的马达声几乎盖过他的声音。 “今天生意还好吧?”望着对面静坐的成老汉,老彭笑着问道。 “呵呵!差不多,卖了30多块钱。” 60多岁的成老汉每天凌晨3点来仙桃卖菜,一天大概来回6趟。每天凌晨3点,他们就将一担担蔬菜运到仙桃农贸批发市场。据介绍,仙桃90%的葱料大蒜是从该村运来的。村子里像他这样靠卖菜为生的很多,仙北村沿江地带随处可见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 “说到仙桃,成老最有发言权了。”当过村主任的老欧开腔了。 仙桃从一个小县城发展到现在,面积远不止扩大了10倍呀!我到过很多地方,比如邻近的汉川、监利、洪湖等地都赶不上它。” “是呀!我们和仙桃那可是一衣带水,往来不过三分钟。而且两地人民往来频繁,通婚的也多。”老欧不好意思地说,他老婆就是沙嘴人。 “汉江大桥修建对你们冲击很大吧?”记者问道。 “确实,我们这里以前是连接仙桃的唯一通道,来来往往搭船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好得不得了。那时我们的船连卡车都运,船可大了,还是双层的。”老欧用手比划着大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说到现状,老欧的脸一下子黯淡下来。望着翻腾的江水,靠着栏杆的他心中若有所思。 城市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交通四通八达,落后的始终要淘汰,人人都明白这一点。 3分钟不知不觉地在江水中流逝了,人们牵着小孩,挎着行李,挑着竹篮纷纷上岸,向各自家中奔去。 那艘小船,继续摇曳着,伴着轰轰的马达声,驶向彼岸…… .
(邓一凡.郭艳波/2007年撰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