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陕西
- 精华
- 4
贵宾
   
- 积分
- 7888
IP属地:陕西省西安市
|
斑驳的纪念碑、残缺的苏式建筑,还有“国家AA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采访车缓缓驶近那传说中的荆江分洪工程,进入管理所,传来悠扬的“洪湖水浪打浪”歌声,在大堤不远处,只见荆州市民间艺术合唱团的30多位群众演员,正在排练,一片祥和、安宁。记者仿佛进入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
10月21日,“环行洞庭湖”大型采访活动进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沿长江东行,脚下的河道在一个叫腊林洲的地方突然急转直下,水流也变得湍急起来。站在长江与虎渡河交汇的太平口上,只觉大江汹涌而来,似乎要冲出堤坝的束缚。“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果然名不虚传。
“如果遇到每秒60000立方以上的超量洪水,荆江下游螺山口必然"卡壳",这时就要开启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向分洪区泄洪,才能保证下游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汪业新,一个从事水利工作30多年的“土专家”,我们此次采访活动的向导,向记者解释起荆江分洪工程的作用。“正所谓舍小就大,这是中国人万不得已时的智慧。”
1952年春夏之交,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动用35万劳力,短短70多天便建成了这个号称新中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荆江分洪工程。从此,为“九曲荆江”安上了一道减压阀,让超量洪水可以直通洞庭湖。
“1954年大水开了一次,淹了大半个公安县,却救了下游上千万人,此后再也没用过。”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北闸管理所工作人员蔡松告诉记者,1998年洪灾,几百万军民严防死守,硬是没分洪。在当时大堤预埋炸药处,放眼望去,蓄洪区内,一望无际的棉田棉花收摘已近尾声,蔡松介绍,蓄洪区内55万人正安居乐业。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除非发生千年一遇的大洪灾,否则荆江分洪工程就再也用不上了。“不用才平安,希望它永远装进"博物馆",不要再使用。”说完,这个从小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中年男人呵呵地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身后的进洪闸钢筋铁骨,依然坚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