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少尉
 
- 积分
- 1854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1-10-28 21:28 编辑
仙桃市城区有座小桥,叫受降桥,座落在“古”龙山泉南端的锦瑞河上(今沔州小学西侧),桥虽不大,可它的历史作用却不小,它是座不朽的丰碑,刻满了仙桃人反封建专制、反外夷侵略,翻身求解放的光辉业绩;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受降桥始建于清代.桥址在龙华山,故名龙华山桥。传说龙华山是一条长龙卧伏之地,龙头朝南,俯视锦瑞河,龙华山桥建在龙首前,得益于龙脉宝地之灵气,受神龙庇护,神龙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在这里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人民必然胜利。
清咸丰四年,沔阳农民陈苦鸹子响应太平天国革命,揭竿起义,组织一支农民革命军,矛头所向,直指大清王朝。沔阳知州肖荫恩闻风丧胆,慌忙逃往荆州乞援。他们募集地方团练队,妄图用反动武装把革命军扼杀在摇篮中。革命军在龙华山桥巧设伏兵,一举击溃团练兵,当场处死团练队头目范锦章、曾斗南。从此,龙华山桥涂上了扶正驱邪的神奇色彩。人们为纪念太平军对清军伏击战的胜利,把龙华山桥改名为“太平桥”。
太平桥边不太平,昔日仙桃兵荒马乱,哪有太平日子,老百姓砸断了封建统治的枷锁,又窜进帝国主义的铁蹄。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侵略中国,仙桃地处中原腹地也未幸免。日寇占领仙桃,四处骚扰,奸虏烧杀,无所不为,仙桃又处于腥风血雨之中。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仙桃人,从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用多种方式同日本鬼子进行斗争。配合新四军奇袭日寇据点,支援抗日军队粉碎日寇的进攻;摸鬼子;抓汉奸,神出鬼没,闹得鬼子汉奸惶惶不可终日。
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寇,仙桃人盼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东洋鬼子投降了!” “小日本求饶了!”人们奔走相告,老年人甩掉手中的拐杖,年青妇女洗去脸上的锅巴灰,自发地拥向太平桥,亲眼看看小鬼子投降的丑态。
1945年9月12日,这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受降部队在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军,第六师副师长李帮华指挥下,押解着7400多名日俘,鬼子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垂着双臂,有气无力地走上太平桥,进入仙桃镇。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太平桥两边,一双双喷着火的眼睛怒视着鬼子兵。数百名受害者的亲人,像潮水般地涌向鬼子队,要鬼子兵为他们的亲人偿命。句句血、声声泪的控诉,更加激起在场的群众对日本鬼子的深仇大恨,人们抑制不住愤怒的情绪,高呼:“打死小鬼子!把小鬼子千刀万剐,为死难的同胞报仇!”小鬼子惊恐万状,抱着头,爬在地下,用那听不清的日本话,向人们求饶。幸亏受降部队战士劝阻,这些作恶多端的鬼子兵才免遭应有的报应。
中午,龙华山一座小洋楼里,曾经在仙桃、在沔阳大地上作威作福、残害中国人民的日军第五步兵旅团司令古贺,头上冒着冷汗,一双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手,颤抖着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失败,结束了小日本在中国罪恶的八年。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仙桃人民在太平桥边的广场上(今附小)举行盛大集会,会上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落,人们的欢呼声不绝于耳。老人舒展了眉头,年轻人绽开了笑脸,会上,有位老者说:“今天我和大家一样,看到小日本的下场,实在欢欣鼓舞,高兴之余,我们还得做点实事。”众人问:“不知您要我们干些什么?请您指点。”“我提议仙桃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重修太平桥.把太平桥定名叫受降桥,让子孙后代不忘国耻,永扬国威,大伙以为如何?”“有见识,真是个好主意。”众从拍手称快,于是仙桃群众纷纷捐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久,一座长七米,宽四米的新桥在太平桥旧址上落成了,桥头立一块高两米,宽零点八米的石碑,碑上赫然刻着《受降桥》三个铮铮铁骨的大字。石碑如东方巨人,顶天立地,它象征着仙桃人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因城市建设,受降桥只留下遗址,仙桃人对日本鬼子的罪行、对中华民族的国耻永远不会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