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42|回复: 2

关于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决定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705

主题

8495

帖子

8334

积分

少校

不要叫我拉灯

Rank: 8Rank: 8

积分
833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10-30 10: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奋力推进中部强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 一、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基本内涵。“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发展的重大决策。“一区”即以新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其覆盖区域为周矶办事处、周矶管理区、广华办事处(江汉油田)3个区处;“两带”即以潜监线为主轴的沿线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带(以下简称“潜监线新型工业带”),其覆盖区域为王场镇、竹根滩镇、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办事处、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渔洋镇7个区镇处;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沿线水利工程景观、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带(以下简称“襄岳线文化旅游带”),其覆盖区域为高石碑镇、积玉口镇、高场原种场、后湖管理区、浩口镇、熊口镇、熊口管理区、龙湾镇、运粮湖管理区、张金镇、西大垸管理区、老新镇12个区镇场处;“三极”即切实增强工业园区、国有农场、江汉油田三大增长极的支撑作用。
(二)重大意义。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全省“两圈一带”的具体实践;是对市情再认识,对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再总结,对发展战略再升华的最新成果;是深化改革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选择。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必将对我市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资源配置高效、产业带动有力、区域经济协调、生态环境友好的新格局,促进市域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四)总体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有效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0%,市域经济社会形成以“一区两带三极”为主体框架的发展格局,潜江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在全省率先进入中部地区县市十强,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
——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核心骨架雏形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初具规模;示范区率先探索建立城矿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潜监线新型工业带。力争到2015年,整合园区资源,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建成沿汉江“循环化工产业走廊”,打造潜监线千亿产业带。
——襄岳线文化旅游带。力争到2015年,以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龙湾遗址·章华宫主题旅游区为主体的襄岳线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初步建成,与曹禺文化产业园和卧佛寺宗教文化场所有效对接,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工业园区。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国有农场。力争到2015年,农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20%以上。
——江汉油田。全力支持江汉油田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其中非油产值达到200亿元。
(五)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重点推进。实施全域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二是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市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三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东、西城区连接;统筹推进城区、矿区、建制镇(管理区、原种场)和新农村建设。四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我市发展实际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宽容失败,鼓励发展。五是开放合作,区域联动。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全省“两圈一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格局。六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引导要素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推进路径
(六)加快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把示范区建成规划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先行区。以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大经营城市和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完成新城区核心区迁村腾地,全面完成城市道路、农民公寓、供水供电、通讯、天然气工程等基础设施,优先建设行政中心,配套建设金融、商务、商住、文娱休闲等公共服务,打造功能定位明确、生态环境优美、服务体系完备的新城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新城的产业支撑。积极探索以新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城矿乡统筹发展新模式,建立完善城矿乡统一的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新型户籍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加大老城区、垦区和矿区改造力度,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商业业态,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杨市办事处、总口管理区融入城市发展,推进张金镇、熊口镇、浩口镇等中心镇和高石碑镇、老新镇、龙湾镇等特色镇建设。
(七)加快潜监线新型工业带建设。着力把潜监线打造成全市工业集成区和新兴产业发展带。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整合园林经济开发区和杨市—总口工业园,拉开大园区发展框架,推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华中家具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曹禺文化产业园,构建“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力争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盐化工为重点,以精细化工为方向,以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油田矿区为重要载体,辐射和扩充至竹根滩镇,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打造“循环化工产业走廊”,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提升纺织服装,着力在品牌创建和品牌引进上下功夫,争创中国服装名市;壮大家具生产和销售规模,打造中国家具生产第五极;大力发展新型食品、饮料、生物、电子、新材料等轻工业,支持渔洋镇发展新型铸造材料产业,构建潜监线产业新支撑。
(八)加快襄岳线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把襄岳线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加快建设以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龙湾遗址·章华宫主题旅游区为主体,沿线红军街、借粮湖、返湾湖、生态农业园和农家乐为景点的文化旅游带。推进曹禺文化产业园、卧佛寺宗教文化场所建设,以曹禺文化为核心,以湖北花鼓戏、潜江皮影戏、潜江民歌为特色,以打造“中国戏剧之都”为目标,形成以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龙湾遗址·章华宫主题旅游区、曹禺文化产业园景区为支撑的“三区一线”的文化旅游线路,构建融入“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接入“两线”(“一江两山”和武汉—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大旅游格局。扎实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小龙虾及甲壳素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积极支持襄岳线优势工业发展,依托张金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壮大铝产业,打造百亿新型建材产业园。
(九)加快工业园区、国有农场、江汉油田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国有农场、江汉油田发展,打造潜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坚持把工业园区建成城市发展的延伸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区,推动工业园区实现翻番增长,潜江经济开发区产值突破400亿元,杨市—总口工业园、张金经济开发区产值各突破150亿元,园林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产值各突破100亿元,后湖工业园产值突破50亿元。充分发挥农场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农场建成新型城镇化实验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场跨越式发展。积极服务油田发展,按照“共建矿区,共建园区,共建城区、共抓转型、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企地合作共建水平,全力支持油田稳油增气、特色发展,加快发展盐化工、石油机械装备制造等非油产业,打造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基地、中国一流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与出口基地。
四、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十)深入解放思想。要坚持在科学发展中解放思想、在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在增创优势中解放思想、在改善民生中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形成鼓励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十一)科学制定规划。对接潜江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编制“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潜监线新型工业带、襄岳线文化旅游带、工业园区、国有农场五个专项规划。加强与江汉油田发展规划的衔接,实行双向纳入、共同发展。
(十二)基础设施先行。一是推进交通网络建设。按照“融入城市圈,连接大通道,内部形成网,构成大循环,建设江汉平原客货流集并转换中心”的要求,加快建设客货运铁路、完善公路、提升水运,形成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重点、以水运为补充的立体式交通发展格局,积极融入高铁时代。进一步推进公路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五横四纵”市域交通干线网,实施318国道一级公路扩宽改造、潜监线一级公路扩宽改造、襄岳线一级公路改造、广泽公路延长线一级公路新建等工程,全面建设拉通兴监线;加大潜西南路网建设力度,启动实施华容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完善县乡公路路网体系,打造偏远地方对外快速通道,努力构建市域半小时交通圈。依托318国道、318国道复线、广泽大道,以及襄岳线、安远大道、潜监线,构建“三横三纵”城际公交路网。积极推进潜江与天门、监利等周边县市的快速通道建设,启动实施天潜汉江大桥工程。突破性发展内河航运,建设江汉平原水运枢纽,重点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汉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以及泽口、红旗等港口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潜江客货火车站、泽口港,加快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和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与服装、冶金与机械、农资与百货、家具与建材等物流配送中心,打造江汉平原综合物流中心。二是推进水务建设。全力打造现代生态水利示范市,着眼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保障水平。加强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建设,重点抓好汉江和东荆河堤防整险加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城区防洪排水等工程建设。建设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实施东荆河倒虹管工程建设,解决汉南片30万亩农田灌溉及城区活水润城之需。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东荆河、兴隆河、田关河综合治理,湖泊水生态修复,城市及农村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坚持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城乡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重点完成6个110KV、8个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启动220KV潜北输变电工程,做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打造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移动宽带通信,积极推进“物联网”基础应用。同时,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市场、商贸等相关配套建设。
(十三)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大力扶持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市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支持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对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文化产业等产业集群,在省政府每年给予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市财政给予配套。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和国有农场发展。成立国有农场土地开发公司,赋予相应政策,理顺收益分配机制。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襄岳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和完善跨区域项目落户和利益共享、税收分成机制。
(十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开发重大项目,统筹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共用、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利益共享。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编制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确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引导用地合理布局,高效利用国土空间,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建立与园区建设、新城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建设相配套的投融资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金融体系。完善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大优势项目的融资力度。引进发展村镇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镇、口子镇和贫困镇开发建设的信贷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三个无论”,即无论企业性质、无论内资外资、无论项目大小,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潜江发展实际,就要大力引进。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实施“科技投融资、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创新型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五个专项行动计划。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紧缺人才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进人才柔性引进措施。开放式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
(十五)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服务体系,构建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重点区域行政服务中心和镇便民服务大厅为纽带,以村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便民高效、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依法办事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健全资本、土地、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教育服务、中介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产业发展。
(十六)坚持低碳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督促企业节能生产和达标排放。推行公共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普及节能产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沿江(河)生态走廊、沿路生态走廊和城区生态屏障。
(十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实现强市与富民的统一。
五、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一区两带三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区”、“两带”、“三极”六个推进专班的组织机构,分别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十九)推进工作落实。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明确工作具体要求,强化目标管理,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结帐,促进“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十)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切实抓好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宣传,提高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形成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
听花鼓,逛梅苑,品龙虾,观楚章华台,游兴隆大坝,幸福潜江欢迎您!
中国戏剧之都,世界甲壳素之都,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荆州花鼓戏之乡----湖北潜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2

2592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第四届潜江龙虾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132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0-30 12: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觉得一区两带三极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
各个区域分工明确,一条工业带,一条旅游带
中国戏剧之都~湖北潜江2016
1 第二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八月潜江举办  2 第二届《戏迷潜江》荆州花鼓戏大赛
3 第二届中国剧本交易会  4 《秦香莲》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5 发行胡新中唱腔专辑  6 荆州花鼓戏夏令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31

主题

3722

帖子

4632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63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0-31 2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