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市,是湖北传统的中心城市中地位蹿升的最快的一个。仅仅在两百多年前的清雍正时期,还是荆州府下辖的一个散州。而今已在政治上取荆州而代之。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在很大程度上讲可以说是因三峡而存、因三峡而兴的城市,当年若不是三峡工程的“好事多磨”,宜昌完全可能一步登天,成为省会城市,不过即便当时能美梦成真,今天的宜昌也不过一“海口”尔尔,与武汉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今天能在以武汉为绝对核心的湖北挣得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名分,对于宜昌来说也可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安慰奖”。
如果不是三峡和三峡工程,尤其是后者,则宜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甚至比不上其曾作为三国古战场的旧名“夷陵”。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宜昌借政区城市化之东风,重拾起在很多方面被当作是“骄兵必败”同义词的“夷陵”和“猇亭”两个旧名。不知是否是想以此为“警枕”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的巧合,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对此作出回答。
今日宜昌借“三峡工程”之东风,在经济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至少在湖北省是如此,现在在湖北省内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甚至连另外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也似乎有点不放在眼里,气势之盛丝毫不输与当年猇亭之败前夕顺流而下、势如破竹的蜀汉。
如果以GDP总量和人均数据比较,宜昌已经是湖北省内除了武汉以外的同类地级市中的第一,然而如果以更能体现“民生”实际状况的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两个指标来比较衡量,则宜昌仅仅排在中游水平,甚至大大低于已经在政治上取而代之的荆州。可见,GDP也并不能代表一切。据说,台湾的统计部门就从来没有统计或者至少是公布县市的GDP指标,而代之以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指标。
宜昌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在就下此结论恐怕还为时尚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