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533|回复: 1

光明日报载文介绍荆视走基层触摸时代脉搏做法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87

主题

1811

帖子

3602

积分

中尉

大楚帝国CEO

Rank: 6Rank: 6

积分
360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1-11-6 2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州新闻网消息: 11月4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荆州电视台参评的新闻《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6日,《光明日报》以《为人民写史为时代放歌》为题,对第21届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进行综述,并用较大篇幅对全国各地媒体“走基层,触摸时代脉搏”的做法予以肯定和赞赏。其中,荆州电视台的获奖新闻《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被《光明日报》记者认为是:“一次充满社会责任的媒体行为,是对那些作风疲沓、推诿、不作为、慢作为的职能部门进行舆论监督的有力作品,充分体现了媒体工作者的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光明日报》报道截图


  附:《光明日报》11月6日报道全文
为人民写史为时代放歌——第21届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综述  11月4日,中国新闻界最为关注、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新闻奖在京颁奖,120名新闻工作者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人民日报记者杨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亮、中央电视台记者何盈、解放日报记者邱曙东、浙江日报记者俞佳友、西藏电视台记者扎西玉措代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颁奖报告会上发言。这次共有286件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0件,二等奖89件,三等奖155件。
  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获奖作品是2010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生动实践的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宣传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型宣传成果;充分体现了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加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成果;充分体现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新闻理论研究最新成果。
  新闻工作者以他们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抒写了一个个时代最强音符;以他们“三贴近”的新闻实践,触摸到了时代的强劲脉搏;以他们朴实清新的笔触,讴歌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担重任记录奋斗历程
  2010年,又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一个个重大事件接踵而来,新闻工作者始终追随时代足迹,做伟大时代的真实记录者。
  获得此次特别奖的长篇通讯《坚定沉着战狂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纪实》,正是新华社着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精心组织采写的一篇精品力作,被认为是展现中国抗击金融风暴的“史诗般的作品”。这篇通讯从党中央沉着果断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心系民生疾苦、推动国际合作、着眼长远发展等五个方面,以细腻笔触和宏伟气势,全景再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力挽狂澜、应对危机的不平凡历程,文风凝练庄重,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穿透力。报道在海外产生良好反响,被视为中国发出的成功克服经济危机的“宣言”,展现出领导层对经济实现了“V”形反转的自信。
  该通讯作者之一邹声文告诉记者,这篇通讯的成功得益于记者平时的积累,用心做历史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一年半,国内应对形势向好态势明显的形势下,通过描绘中国执政党应对危机的历程,反映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自信心,这是作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应尽的责任。
  另一篇特别奖作品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章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放在整个现代化的大格局中考量,旗帜鲜明地指出,继新中国成立实现社会制度转型、改革开放实现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发展方式转变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将确定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
  《上海世博会纪略》、《谱写自主创新的辉煌篇章》、《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等一大批获奖作品主题鲜明深刻,富有思想性和前瞻性,抒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走基层触摸时代脉搏
  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在这次获奖作品中,有大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鲜活报道,如《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重返灾区》、《有好戏,市场就能养活剧团》等。
  人民日报2010年4月5日刊发消息《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在第一时间,以大量的信息报道了受困矿工获救的新闻,时效性强,有强烈的现场感。
  湖北荆州电视台2010年10月26日播出的《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不是一条普通的车祸新闻。记者在车祸现场,不仅是现场真实的记录者,同时也是推动整个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介入者、参与者。荆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总监江敏告诉记者,这条不到4分钟的电视新闻花费了记者近5个小时的努力。在车祸现场,记者不断地采访记录、设立警示标志、不断与相关部门联络,这是一次充满社会责任的媒体行为,是对那些作风疲沓、推诿、不作为、慢作为的职能部门进行舆论监督的有力作品,充分体现了媒体工作者的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记者何盈说:“走基层,让我能接近农民工群体,走进之后发现,他们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幸福与痛苦其实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沉得下去的记者,用身体验、用心体会。”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浙江日报记者俞佳友说:“只有真心真切地感受真实、真情实意地报道真实,记者的报道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赢得读者的信赖。”
  树典型讴歌时代精神
  深入到群众中去,发现基层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充分发挥凝聚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是获奖作品的又一特点。《信义兄弟接力送薪》、《江汉刚:维和战场钢铁汉》、《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等作品正是通过典型报道,讴歌了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
  楚天都市报从2010年2月17日至3月初用56个版面、近200多个篇幅刊发系列报道《信义兄弟接力送薪》,获得这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者之一舒均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前两年,企业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建筑业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在偶然的采访中发现孙东林兄弟俩接力送薪的故事很温暖很感人,体现了社会诉求,彰显了时代主流。于是,在不断深化的采访中,提炼出“信义兄弟”这个时代主题,并对这一重大时代典型进行全方位报道,歌颂了时代精神,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6次聚焦这一事件,并配发评论。孙东林成为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勇担责任、沉下身心、走进基层,新闻工作者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悟生活真谛,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谱写了一曲曲属于大地的赞歌!
  (本报记者周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四川
精华
1

1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4129

IP属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表于 四川省成都市 2011-11-6 2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天荆视就在这儿鬼吹,啥时候先把那个海子湖影视基地的事给落实了,还算你们做了件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