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榨匠(张才富) . 我对榨匠的记忆:几条赤膊汉子吆喝着“嗨哟嗨哟”的号子,舞动撞杆猛地撞向巨大的木榨,声落油滴,清香扑鼻。木榨榨油是体力活儿,也是技术活,打榨人被称之为榨匠。木榨榨油从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十多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 . 油菜籽,芝麻,棉籽收来后,首先用风车筛去杂质,用大锅炒熟。炒好冷却后,进行两至三次碾磨,磨的粉越细出油率就越高。我小时候看见榨坊磨粉用的是石碾子,一头被蒙住了眼睛的老黄牛,围着很大的石碾子拉着转,石碾的横杠上坐着赶牛的人,为的是增加碾子的重量,加快磨粉的速度。蒸粉,是道关键的程序,也是件苦差事。蒸锅上搁一个木架子,再铺一块棉包布隔粉。每锅蒸几个饼的粉。蒸好的粉用包布提出,倒进放了稻草的铁圈中,踩压,这道工序叫踩饼。熟粉温度高,榨匠赤脚踩饼有如蹈火。木榨饼大小取决榨的孔径,饼厚约七公分,油榨干以后就缩成了四公分左右的干饼。 . 木榨由一根直径一米三的大树挖空而成,中空部分放饼扎楔。上榨是个细致活,需两位榨匠默契配合,竖立粉饼,校正铁箍。木楔分两排,打榨时,一排胀紧则另一排松掉,再松再胀,挤饼榨油。 . 记得老家公社的油厂原叫张嘠榨,是本房族人的先辈开的,解放后归了集体。公社油厂的榨油师傅多是本房的人,我很熟。小时候我经常到榨油厂去玩。暑假里天气很热,我看到炒籽与蒸粉的两口大灶,将二百多平米的榨房烘烤得如一个偌大的烤箱,室内的温度至少高出室外十来度。榨匠师傅与他的徒弟们,就在这高温烤箱里赤膊忙碌着。木榨榨油的繁琐工序,需要他们几个榨匠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地榨出油来。 这样的古法榨油费时费工,出油率也比机榨油低了很多。每百斤油菜籽出油率不到三十斤,机榨却能达到近四十斤。 . 现在,大多数地方的木榨,早已被效率更高更省力的电力榨油机取代,榨坊已近绝迹。但愿这消失的木榨榨油的老手艺,木榨榨出的环保、清香、味纯的食用油不会被人们忘却。 . 2011.11于乌鲁木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