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枫影儿 于 2011-11-14 18:50 编辑
孤傲苍凉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1920年生于上海,1995年悄然离世于美国的洛杉矶,恰逢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而当时身边竟无一人。“她擅写月亮,却不团圆,”她的感情并不比他人匮乏,甚至更为丰富细腻,然而却是那般坎坷凄凉,以悲剧告终,孤独的走完一生,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片苍凉,让人为之扼腕悲悯、叹息唏嘘,也许“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吧!
张爱玲在40年代红遍上海滩,一时无二。上海,谐音‘伤害’,上海的宿命中,注定是一座悲情的城市,有多少缠绵忧伤的故事都以此为背景上演,即使有很多眼泪是虚构的,可它承载了太多。四十年代的上海,可以说是张爱玲的上海。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对她而言,热闹喧嚣和满目繁华早已是过眼烟云。
张爱玲最有名的集子取名《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系出名门,家世显赫(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但她的童年却是黑暗和不快乐的,父母离异,父亲还一度扬言要杀死她,她逃离父亲到了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又远走英国,她本来想出国深造,考上了伦敦大学,受阻于战争,只得转读香港大学,临近毕业,遇香港沦陷,又返回孤岛上海,与未娶的姑姑共同生活,写作成了她生存的工具,开始了文学生涯。她与汪伪政府要员胡兰成的婚姻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女人一生最大的不幸,不是生逢乱世,而是遭遇薄情寡义的男人。当年,胡兰成第一次会她,多年后,他在《今生今世》中写下“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他一眼便看穿了她,难怪她逃不出他的掌心。皆因胡兰成,解放后成了罪状,最后,只得孤独无奈的远走它乡。
张爱玲善于将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有机的融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她的小说无疑以人性为主,探索人性的脆弱与悲哀,人精神的堕落与不安,亦雅亦俗,即传统又现代。她以冷峻而绝望的内心拷问人生,那被水洗过的浮世烟云、动荡的情绪,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忧伤格调。她的故事没有圆满,只有残缺;没有温暖,没有爱,只有苍凉,只有凄哀,还有的就是屈服。世态人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那种刻骨与透彻,像梦呓一样使人惊栗。她的小说结尾又往往见好就收,这种叙述上的不彻底构造了张爱玲小说的经典。我个人感觉她的作品是需要反复去品读的,可是又不能读得太多、太投入,要刚刚好,从中体味人世的无奈沧桑、凄寒苍凉,透视省视生活,直面人生从容以对。尽管人们对张爱玲毁誉参半,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留有浓重多彩的一笔,仍是一座丰碑!
张爱玲,一个繁华的女子!
张爱玲,一个寂寞的女子!
张爱玲,一个如水的女子!
张爱玲,如诗如画般美丽而又寂寞。她悲天怜人,对生活充满悲剧感。她通达人情世故,但无论待人穿衣,却我行我素,独标孤高,与人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
张爱玲,一个自称最了解男人的女人,一个当时在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华丽显赫、孤傲脱俗、高贵优雅,在23岁写作生涯如日中天时,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地爱上了38岁的男人胡兰成——汪精卫的御用笔杆。对方的汉奸身份,且当时已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她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为她感到惋惜。但张爱玲自己却不觉得,我相信对胡的品行为人政治身份她不是不了解,但她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仅仅一个“懂得”,只是作为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目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她没办法不让自己陷入与胡的那场爱情劫难,也是她一生痛苦的深渊。犹如含笑饮砒霜,明知有毒也在所不惜,爱上他没有出路,有的只是死路一条,可就是爱了,放不下他,离不开他。魂牵梦萦的是他,辗转反侧也是他,没有他就觉得活着毫无意义,而有了他又等于自寻死路。两者相较,也情愿喝下那毒,轰轰烈烈无望的深爱,如死过一样。女人多是感情动物,“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男人的爱可以给N个女人,女人的爱只给一个男人。女人一旦陷入情网,迷上那个令她不能自拔的男人,不管是钻石级CEO,还是裴勇俊那样杀伤力极强的“眼球”男人,在她眼中都会失去魅力和风采。“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这话说得多么形象和具体啊!
张爱玲也向往美好的婚姻,她也很想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有个呵护她的丈夫,一个平静的家。她以为遇到了相知相随相伴一生的男人。“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造化弄人,她的这一平凡愿望,终究没有实现。陪伴她走完人生的只是她自己孤单清瘦的影子。胡兰成是个经历丰富,却又毫无责任感、用情不专、花心滥情、朝秦暮楚的男人,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就像一只采蜜的蜂永不会在一朵花上驻足停留一样,四处留香,处处留情。残忍没有人性的伤害、凌迟与摧残,终是她无法承受。“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心在疼,泪在流,爱是痛,恨也是痛。她心碎万瓣,如雨纷飞。她的心,像朵凋零的花,未曾枯萎,却已苍老。残留的花瓣,是悲凄,是苍凉,也是凌乱……男人历经岁月留下的是沧桑,女人历经岁月留下的是苍老。沧桑是经历,是魅力,是诱惑,而苍老是无奈,是伤痛,是结局。“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没有爱、没有家、没有根,她的心灵深处,切身感受到那种彻骨的奇寒,那种强烈的孤独和苍凉感。她去美国,是缘于爱的绝望,美国虽然繁华,却是她遁入爱之空门的理想之地,数十年离群索居,守侯着的总是最美的凄凉,因为她忘不了胡兰成。可是,胡兰成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日本,理所当然地把她忘掉。再出色的女人,如果身边空空,就使人觉得凄凉。张爱玲的感情生活如李碧华所说,是一口古井,任由后人来淘,淘出的都是一地清冷月光。女人如果没有温暖的感情,越聪明越悲哀。家世的衰败,童年的不幸,婚姻的破碎……经历的太多,人就变得越来越沉默,想的太多,只能让人越来越难过,讲的太多,人变的越来越失落,看的太多,人的心也跟着渐渐成荒漠。
泪眼望穿佳年华,却坐孤独赏枯灯。孤傲苍凉的张爱玲,令多少男人奉为偶像的女子,最后,凄惨地死在美国的独居公寓中,而且是死后多天才被邻居发现,生命如愿消失在她所渴望的永恒的‘苍凉’中。再美的花朵,经岁月的摧残,花色也不再鲜亮,慢慢地等待枯萎……爱情、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没有永恒。“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短得是生命,长的是磨难.....”!“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后的安稳与真实,飞扬是浮沫,热闹是虚伪;飞扬与热闹是短暂,苍凉是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