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首前三季度的数据,网上找不到,这还是一季度的数据。
去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市针对重点企业生产下滑、财政减收的不利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优一产、提升二产、搞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及时加强督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季度,预计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13.0%。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投资消费需求强劲、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等特点。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实现农业总值6.04亿元,增长5.1%。春季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都取得了好的开头。一是夏粮、夏油面积增长。今年夏粮种植面积3.28万亩,比上年增长12.9%;油菜种植面积达41.2万亩,比上年增长8.25%。二是畜禽养殖生产平稳。牲猪出栏10.99万头,同比增长2.0%;家禽出笼204万只,同比增长6.1%。三是水产养殖生产乐观。水产品产量13931吨,同比增长3.6%。
2、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工业兴市,开创全市第二次工业创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加紧各生产要素的统筹协调,扎实工作,共克时艰,使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生产强劲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完成总产值20.82亿元,增长32.4%,工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9.7%。二是工业效益逐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1024万元,同比增长10.8%。利税总额完成10143万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实现利润6618万元,同比增长34.4%,利润增幅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3.7个百分点。三是产销衔接基本合理。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3870万元,同比增长36.0%,产销率93.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入大幅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工业投入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市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完成58650万元,占全市城镇以上固定投资总额的59.1%。一季度工业企业新开工项目43个,同比增长13.2%。目前,各项工业项目投资进展情况较好。
3、投资消费需求强劲。投资高速增长。完成50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93亿元,增长53.1%,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9.92亿元,增长38.4%。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重点工程建设强势推进。一季度,我市上报新开工项目77个,其中计划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16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3%。其中:荆江源公司保健药品项目、劲牌酒业新增生产线项目、民建河水利血防工程、桃花山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还有一些即将开工的重点项目。如生物质发电厂、天然气项目 、公路建设等一些项目 ,这些重点项目将成为我市投资增长主动力。二是工业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任务,培植大企业,开展大招商,扎扎实实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我市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66250万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城镇工业投资58650万元,同比增长72.3%。
4、消费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9亿元,增长15.4%,其中限额以上4.99亿元,增长19.7%。消费的主要特点:一是城镇快于农村。一季度,我市城镇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93256万元,增长19.0%,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72.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622.1万元,增长6.8%,比重为27.7%。二是批发零售业快于住宿餐饮业。一季度我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2333万元,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545万元,增长12.1%。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汽车、住宅、食品为主消费热点已初步形成,我市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向第三代升级。在商品房持续热销的同时,轿车、电脑、高档数码电器、高端平板彩电、金银饰品等高档商品及通讯器材逐步进入消费旺期。
5、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2元,增长11.9%。主要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118.4元,增长2.0%,占家庭总收入的76.6%。二是转移性收入加快增长。随着企业离退休金发放标准提高,以及婚丧喜庆等捐赠收入和赡养收入的增加,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95.2元,增长30.1%。三是经营性收入持续高增长。今年以来,居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333.4元,增长85.0%。四是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居民投资意识不断增强,理财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26.9元,增长470.3%。 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3元,增长28.2%。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5993元,增长20.5%,其中在岗职工人均报酬为6304元,增长20.5%。
6、金融存贷保持增长。3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10亿元,比年初减少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
7、物价涨幅有所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期上涨3.6个百分点。物价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10.7%。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企业生产下滑。湖北楚源春节期间全线放假,湖北吉象一季度停了一条生产线,元至二月两家公司分别完成产值34156万元、410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3.1%、45.9%。重点企业生产下滑直接工业发展速度,元至二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2000万元以上)总产值78171万元,同比仅增长7.1%,工业增加值还下降1.2%。三月份加强了重点企业生产调度,情况有所好转,一季度楚源与吉象的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5%和1.4%。
2、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一季度,财政收入10845万元,同比下降36.2%,其中税收收入8034万元,同比增长17.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79万元,同比增长18.2%。客观说财政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同期土地收入较高所影响,但财政收入不恢复增长,经济发展的效益就得不到体现。
3、外贸出口增长较低。一季度,我市外贸出口2466万美元,同比增长9.6%,我市外贸出口仍然是恢复性增长,增长速度不高。我市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湖北楚源,占全市出口的98%以上,品种也集中在染料中间体。全市办理外贸出口权的企业有30多家,但实际有出口的企业不超过8家。
四、措施与建议
1、抓总量。一是抓项目建设。有项目,有投入,就有产出,投入越大,产出就越大,经济总量也就会不断增大。二是抓规模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是当前全省、荆州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工业经济要增长,重点是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只有规模企业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增长才有保证。我市重点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较高,要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发展。三是抓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重点指标。经济总量的增长要体现在政府财力上,只要财政收入上去了,就说明经济发展了。
2、抓督办。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各项指标都有目标责任单位。政府要督办目标责任单位各司其责,确保年度计划目标实现。重点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督办:一是抓工业督办。规模工业一定要快速增长,这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军。我市重点企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较高,要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发展。二是抓投资督办。投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国家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间投资项目都要抓好。三是抓商贸督办。今年商贸进行统计改革,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工作一定要做好,要确保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目标。
3、抓考核。今年要想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全省“三农”考核和荆州市绩效考核中取得好结果。一是要抓发展。只要发展快了,各项指标都上去,位次自然会提升。二是抓部门。考核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工作,确保部门负责的指标位次有所提升。三是抓对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要加紧分析今年的各项考核方案,找出最合理的增长点,从而明确我们的工作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