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瓦匠(张才富) . 泥瓦匠,是建造房屋的工匠。泥瓦匠的主要工具有瓦刀,烫子,灰板,铁锨等。盖房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情,首先要挑台,打硪,抽槽,下墙脚,搭跳,砌墙,安地槛天槛,门窗门盒,树架,上梁,钉床檐,盖瓦,粉墙,然后回填等。沔阳民间流传着“屋起一半工”之说,正说明盖房工序之多,泥瓦匠之辛劳。 . 泥瓦匠在学徒期间要干杂活,提灰桶子,人们称其小工。无论城乡,人们在盖房动工之前,大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定门窗的朝向,宴请泥瓦匠。在安装门窗时,主家最忌讳泥瓦匠把门窗倒置,也忌讳泥瓦匠说不吉利的话,如掉下来,断了,倒了等。上梁时,东家要选良辰吉日,并在梁上张贴一张写有“金玉满堂”的大红纸,还要给附近的亲戚邻里发喜糖喜烟,鸣放鞭炮驱灾避邪。这些传统习俗现在还流传着。 . 沔阳一般将泥瓦匠称做瓦匠师傅。泥瓦匠师傅走东家串西家,建新房或修整房屋。一般来说,农村冬季做屋的比较多,这个季节,田里的收成起来了,用卖粮食棉花的钱,在这闲月建新房,一直延续到开年。东家挑一个吉利日子,接泥瓦匠师傅来开工,三餐吃在东家,有烟有酒;“一包烟,二块五角钱,三请四催……九(酒)醉饭饱,十(实)在好”就是当时工匠的写照。瓦匠们做完一家的活,至少得花上个把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至于旧时的乡村泥瓦匠做活,这在农村长大的人们都知道:几十年前在乡村,不论是盖土坯房,砖瓦房、甚至有钱的人家盖四井口,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去搞什么论证和测量,设计图纸,其建筑队伍更不是什么建筑公司,顶多是十里八乡临时凑到一起的泥瓦匠师傅外加几个小工,便在几声鞭炮声中开始了建筑施工了。用的都是当地的木石水土,泥瓦匠们是把泥和得越均匀越好,粉墙粉得越平越光就越好。所以有的地方也叫泥水匠的。 . 沔阳民居屋檐画,是画在民居面墙屋檐下的壁画。建国初期在沔阳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户绘制屋檐画的民居随处可见。高台大瓦屋,画上戏几出。沔阳地区至少在明清时期就已蔚然成风,建国初期,沔阳屋檐画之风最盛。水墨淡彩是沔阳民居屋檐画的基本特征,呈现水墨画的清淡美;泥瓦匠把熟悉的历史人物故事呈现,作为沔阳民居屋檐画的基本内容,表达出传统的文化观念;散点透视是沔阳民居屋檐画的主要构图方法,适应老百姓的审美要求;线描为骨,写形状物是沔阳民居屋檐画的造形手段,意在笔先,挥洒自如。沔阳民居屋檐画注重与建筑风格、建筑心理和谐统一,人物形像鲜明,画面意境深刻,艺术感染力极强,使装饰、审美、寓教相得益彰。是沔阳人民爱美之心的体现,是楚壁画随着时代进化和民众建筑审美理念与情趣的提高产生的壁画新形式,堪称光辉灿烂楚文化的一朵艺术奇葩。 . 上梁,虽说不是泥瓦匠的事,但木瓦匠是互通配合的,再则当天东家宴请,泥瓦匠也必须到堂。上粱,是起屋中最重要的一环,认为梁是全屋的根本,象征着主人龙脉旺盛不衰。上梁时要唱《上梁歌》,木匠老师傅唱一句,小师傅唱一句,边唱边干着手里的活,场面热闹。 . 此木此梁,生得排场, 你生在何处?长在何方? 生在高高山上,长在悬岩坎上。 张郎到此不敢砍,李郎到此不敢放。 鲁班到此用法术,砍下此木做栋梁。 栋梁栋梁,听我赞扬: 你倒在何处,滚在何方? 倒在黄龙背上,滚在青龙山上。 手拿锯子走忙忙,师傅命我裁栋梁, 弯的扭的都不要,裁得不短又不长, 两头裁得最相当,恰恰黄龙腰身长。 …………. 近年来,城市处处是高楼林立,外观漂亮宏伟大气不说,还改变了过去传统式的房屋结构。而在农村里,农民们也是纷纷拆掉前些年的瓦房,盖起了机瓦的房顶或者线浇平顶,大部分会盖瓦,会画屋檐画的,会做墙垛子的泥瓦匠老手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是,我们还是能见到一些老泥瓦匠常用的工具;瓦刀,烫子,灰板,皿子,吊线坨……. . 2011.11于乌鲁木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