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匠(张才富) . 木船,带着曾经的辉煌,披着昔日的荣耀,在不断更新的制船材料与工艺中,在日益发达的交通里,逐渐退隐江湖,淡出人们的生活。船,在历史的长河里,它承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 在洞庭湖畔,排湖岸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小就与船打交道。搬砖运瓦建房子靠船,捕鱼捞虾割芦苇驾船,串门走亲戚驶船。船,不仅仅是湖区人的运输工具,更是人们出门行走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木船种类很多,有打鱼船,有农用船,有运输船,也有赶鸭子用的鸭划船。 . 船匠的工具有人工斧,锯,刨,钻,凿,锥,钉,泥缝的桐油灰,漆船体的“油漆”则是桐油加红粉搅拌,在船体内外进行涂抹。船匠们用最古老的修船手艺,修造木船。 . 学船匠手艺,刚开始都得帮师傅们打下手,做点锯木,出料,钉边,钻眼,调浆,捶桐油灰之类的活。计算船体尺寸,构建船形轮廓,安置关键部件等技术系数高的活,那是掌墨师傅的专利,一般不轻易教人。关键技术学不到手,就不可能独立造船,哪怕是再小的船。过去很多船匠,造了一辈子的船,永远也只是个帮手。 . 造船的木料多为椿木,杉木,樟木等。用其他替代树木造船,耐腐抗撞能力要差些。随着科技的进步,造出水泥船,钢板船等材质的船,造价相对便宜,且耐腐朽抗撞击,从而逐渐取代了木船。这船匠的手艺,也随着木船的退隐江湖而搁浅。 . 船匠修船,首先要清除一块块腐朽的船底板,仔细的拔掉一颗颗锈乱的铁马钉,认真的校正一格格歪斜的船隔舱。每一锤,每一锯,每一钻,每一凿,都得小心注意。锤的轻缓起落,锯的细慢拉扯,钻的柔和节奏,凿的准确无误。一只破船就在这锤,刨,锯,钻,凿中修好了。 . 制造木船,先要根据船的载重和构造绘制好船的尺寸和构件。构件名称有;船在行进时,船头常会碰到岸的木头,称为“闷”头;船尾舵手常会坐这块木头,称为坐盘;用来隔开船前仓,中仓,后仓的这块木板,称为隔梁;在船中仓有两只像人脚形状的大小木头,称为踏脚等等。这些构件做好后,再制造船底。船底是从最中心一块固定木板开始,称为定心。在定心两旁有两块比较厚的木板称为拖泥。在拖泥两旁又有两块木板,称为挨泥。船底拼装完后,将预制好的构件固定,再做船帮和船沿。这些工序全部完工,船的整体骨架就形成了。 . 木船全部建造完工后,还要将船在水上进行试水,看造的船灵不灵活。要学会驾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否则,不但船匠不听你的使唤,甚至连人也会掉到水里。驾船人站在船的后舱,两手握木桨,力气用得大,船速度就快,反之船速就慢。如果船要改变方向,手用力往外推,船头就往右;用力往内扳,船头就向左;如果继续不停地推或扳,船就会掉头。 . 随着时代变迁,木船退出了历史舞台,掌握木船修造技术的人也渐渐老去。光阴扬起,鼓成一张帆,孤帆远影,在天际。留住传统手艺,让祖先留下的文化传承下去。 . 2011.11于乌鲁木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