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考察比选通城县的风景旅游资源,提出优先开发的龙头山水景区和相应的规划建设布局与行动计划。
(三)景区资源问题
1、已有规划推荐的黄龙山、药姑山等景区资源条件,是否符合旅游市场的需要?考察之前,分析所搜集的各种资料,存在较大疑问,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知通城县各有关方面,也存在对通城风景旅游资源信心不足的问题。
2、本次考察的任务,首先是评价和比选有关可开发的风景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先开发的龙头山水景区和规划要点。连续三日的考察,获得了满意的结论。
二、项目考察的评价和比选
(一)碧龙潭景区
碧龙潭景区,位于云溪水库上游的关刀镇道上村至上堡村夜合桥的峡谷河段,长度约4公里。其风景资源主要包括,碧龙潭瀑布(落差约20米)及其上下游的峡谷景观。峡谷地势险要,洁白的岩石连绵不绝,形成数千米的白石滩,溪水长流不断,跌水成瀑,积水成潭,溪面宽窄随峡谷地形变化,构成“瀑潭连缀,奇山怪石” 优美的峡谷景观。碧龙潭景区,具备了规划建设游客满意的、野性和优美的自然山水景区的资源条件,应该作为通城县旅游开发的突破口和最优先开发的龙头景区。由于周边地区缺少峡谷类风景区,而碧龙潭景区又将是通城县第一个山水景区,该景区建成后将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和投资回收能力。
季节性强的漂流项目,通城县许多溪流可以开发。碧龙潭如果开发漂流项目,将丧失开发通城县和黄龙山最佳和支撑性的山水景区的可能性,应予彻底否定。开发连接黄龙山和云溪水库的碧龙潭风景区,对于该两区块的旅游开发,都具有重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碧龙潭作为风景区,对拟建云溪度假村经营的拉动作用,也远远大于漂流项目。
(二)黄龙山区块:黄龙山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黄龙林场、凤凰翅、天岳关、只角楼等景区。分别评价和比选如下:
1、黄龙林场:海拔高程近1000米,具备高山避暑和森林养生的资源条件以及一定规模的住宿接待能力。目前建有多处宾馆和别墅,床位近300个。由于没有风景区规模旅游的住宿接待需求,目前主要仅适宜夏季避暑度假。全年开房率低,经济效益很差,迫切需要满足游客需要的龙头山水景区。
2、天岳关:距离黄龙林场仅10分钟车程,是湘鄂分界之处。天岳关抗日将士阵亡纪念亭(无名英雄墓)位于黄龙山天岳关西侧,是国民革命军92师为纪念鲁南、鄂南抗战阵亡将士所建。整个陵墓区占地500亩,由仪门、墓道、永久亭、主墓、英雄泉、墓群组成。主墓碑上有蒋中正题写的“气壮山河”,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和九十九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浩气长存”、“人类之光”等题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补充92师军史、四次长沙会战背景和通城抗战历史等文化内容和雕塑、独立音响等表现方式以及风景区景观建设,可以将其建成游客满意的黄龙山主要文化山水景区,并满足黄龙山休闲度假的景区游览需要。
3、凤凰池:黄龙山的第二高峰,海拔高度1200米。凤凰池区域森林植被较好,有较大面积的水杉、刺柏、金钱松林,平均胸径仅为30公分,缺少景观大树。凤凰池顶部森林茂密,山岭逶迤,有小面积盆地和湿地。
通过多处堰坝蓄水,形成森林水面风光,增加动物驯养等互动娱乐项目,可以将凤凰池建成游客满意的主要景区,但不能成为吸引游客到黄龙山的龙头景区。
4、只角楼:是黄龙山第一高峰,海拔1528米。东晋时期葛洪曾结庐修炼于此。只角楼峭壁万丈,怪石林立,象形逼真;每年五月还有大片杜鹃花海。
只角楼距离黄龙林场高差500多米,绝大部分游客难以接受如此高差的攀登,目前只能作为小众驴友探险求胜的补充景点。当黄龙山形成大规模休闲度假局面后,可以通过新建缆车或连接公路,满足只角楼景区大众旅游的需要。
5、黄龙山本身缺少支撑性的龙头山水景区,可以通过开发碧龙潭景区得到弥补:碧龙潭景区出口上堡村,已有公路可达东山村;黄龙林场已有公路可达曹家工棚。两地相距不足两公里,容易建设连通。如此,碧龙潭景区距离黄龙林场不足7公里,碧龙潭完全可以成为黄龙山的龙头风景区。根据景观特征和统一品牌的需要,碧龙潭可以命名为“黄龙十八潭”风景区。进一步,还应将云溪水库纳入大黄龙山旅游区的范围。
通过碧龙潭、凤凰池、天岳关和只角楼的逐步开发,必将有力的拉动大黄龙山休闲度假项目的招商开发。
(三)青山水库区块
青山水库为库容4亿方的大二型水库,属于通城县部分约占1/3,主要位于大溪村—纸棚村区域。该库区,水面迂回蜿蜒,形成诸多港汊,地形变化复杂,岛屿和半岛众多,构成优美的湖岛风光。该区域已经规划申报国家湿地公园。
青山水库通城库区区域广大,其水上游线和陆上游线,可以规划建成通城旅游发展所需的龙头山水景区;其风景优美的滨水区块,可以多处规划建设开发商和购房人满意的森林水景度假村。运用科学环保的方法,容易做到旅游开发和水质保护的共赢。因此,青山水库景区应该列为大黄龙山开发之后的,与大黄龙山并重的通城旅游开发的主要区块。其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创建工作,应该同时满足旅游市场和投资财务可行性的需要。
(四)药姑山区块
药姑山与黄龙山属于同类旅游资源,但其森林植被状况不如黄龙山,且附近没有大面积水域可以与森林直接整合。其瑶族文化资源,不能构成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比较大黄龙山和青山水库景区,药姑山显然不宜规划列为优先开发项目。在黄龙山与通城旅游获得较大发展后,药姑山才可以作为高山避暑和森林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重要招商项目。
(五)白水岩瀑布
白水岩瀑布被称为“通城第一景”,落差约在168米~210米之间。瀑布左下有黄袍苏区湘鄂赣革命纪念碑亭。白水岩瀑布上游建有一级电站,瀑下建有两级电站,三级电站每年发电收益低下,不到30万元。三级电站的建立,截断了瀑布水源,也严重影响了景观美感,瀑布之下未形成较好水潭。瀑布周边植被差,地形变化小。
三级电站的影响,可以通过政府整合方式,保障瀑布流量。但瀑布周边地形和植被条件差,很难将白水岩瀑布规划建设成为通城县的龙头山水景区。可待通城旅游较大发展后,作为黄袍红色旅游的支撑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
(六)鹿角山区块
鹿角山林场森林资源较好。其所在的龙潭水库水面较小,形状变化尚好,但发电水位消落大(近10米),影响景区景观。近水坡地森林植被景观一般,未见森林水域完美结合的景观。鹿角山区块,仅能规划作为通城旅游发展后主要满足本地需要的一般性旅游度假景区。
(七)锡山景区
锡山,位于通城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471米。旧时有所谓“银山八景”之称。该景区山体、水景和森林的资源条件,不具备规划建设规模旅游景区的需要;适宜于作为通城本地的城市公园,进一步建设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