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1-12-4 13:26 编辑
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根。(节录旧文)
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城镇,无不依水而立,或选择在两河交汇处建城。
君不见;农村百姓建宅,也要在门前挖个堰塘,抱水居之。
君不见;荆门周边钟祥、当阳、襄阳、宜昌、沙洋、荆州等县市也是无不临水而城。如钟祥城抱江挟湖,当阳城沮水穿城,宜昌城背山襟江,襄阳汉水绕城,沙洋挟湖临江。荆门古城也是四泉、一湖、三河缠绕,竹皮河还分级建闸抬高水位,水域占古城总面积的一半。历史上后港、拾挢为何一直是荆门财赋地,水也。
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今天的荆门,会发现荆门现在走的是一条弃水择枯的立城之路。谁之罪,荆门人自己!(荆门人跳不出三个观念误区,胡爷来也难整)。前不久,我去参加城南一地产开发景观评审,见城市运动公园北面的历史著名大堰――压碑堰(荆门州志有记)被填塞过半,颇为遗憾!又见掇刀一工地正在填一口大堰,也只能望而叹息一阵而已…。枯岗无水之地谈何宜居,谈何兴旺,谈何招来大商!
“山主人丁水主财”。东宝工业园规划之初,本人屡次建议要规划一定的水域面积,因为杨树港从园区脚下穿过,完全可以蓄水…!无人听忠言。
开发南城区初期我亦撰文提请相关方规划筑湖增加水域…,凤凰水库那库水为李宁业业园和碧桂园落地荆门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新建的城市运动公园如果没有那一滩水衬托,会令人耳目一新吗?据说碧桂园在全国各地投资开发房产的第一条件是必须有水。
再差的地方,只要有水,必场气凝聚。再好的地方,如果无水,非久居之地。弃水择居,弃水置业,焉能长久!
关于首脑机关搬迁选址观念误区(节录旧文)
三十多年来,荆门城市完成了自扩、东扩、北伸、南移。城东工业物流区、城中商业行政区、城西人居旅游区三大版块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城市将向西推进。为什么要向西推进?因为荆门有了漳河后如虎添翼,地运西移。现在城西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是城北、城东、城南都无法超越的,还有一条更大优势是背倚西宝山避开了汉水槽北下风煞带,因此人居必须倚荆山向漳河方向“靠山得势,依水生财”。只有高起点建设西城区,才能拔高城市品位,才能疏散老城区交通人居拥挤,才能创建宜居城市,才能真正形成倚荆山、挟漳河,携汉水、瞰三楚之荆门形胜。首脑机关究竞搬到那里为宜,我过去推崇过三处选址方案,阐述利弊如下:
第一选址方案:市政府以南、团结街以北。优势:该地带位座老城区西北生方,倚千里荆山来龙——象山和白龙山,“既顺乃宣”,有千年建城史,文化底蕴丰厚。不足点:1、已不适应现有城市覆盖面积。2、三十多年的无序建设破坏了原来天人合一的城市规划布局,城市四象之山遭到严重破坏。北部山体被劈头截肢,南部虎牙关被剥皮抽筋,东宝山被插针剁脚,西宝山被开膛破肚。特别是白龙山顶又压了一条超高压线,几座铁塔如钢针插在白龙山上,严重影响了西山地理自然。3、象山四泉流量逐年减少,竹皮河治理蓄水成效不明显,“水穷生气不聚,地无水不活”。4、老城区人居密度过大,首脑机关迁出老城区可以缓解老城人口密度压力和交通堵塞。
第二选址方案:仙女山东南一带。优势:1、该区域位座竹皮河和建阳河分水岭,西距长江与汉水分水岭和漳河仅公里之遥,又是南城区区域地脉咽喉。西临漳河,东顾老城,地势开阔,控扼江汉咽喉,有利于高起点规划延伸建筑轴线。如果规划中的漳河-岩子河-海会沟水系连接工程建成后,该地理环境更具优势。2、顺应了历代王朝建城择都“据西北而治东南”之大道。从长远看,选择此地为首脑机关用地是最佳方案。不足点:1、有专家认为首脑机关选址应居未来东、西、南、北四城中心为宜,仙女山东南一带地域虽好,位置在整个城市格局中太偏于西隅。但是个人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其中心点也是在不断移动,首脑机关也并不一定必须在城市中心。2、短期内财力、物力跟不上。据相关部门反映,城市西移一公里需要二亿元基础设建设设施费。3、占用耕地多,搬迁费用高,投入成本大。据说仅搬迁热干石厂就需一个亿,加之有些遗老持反对意见。因此,第二首脑机关选址方案已基本被否决。
个人认为如果该地目前不选作首脑机关用地,也要规划为末来院校预留地。中国古代把书院学校选址看的比首脑机关选址还要重要,如明清时期的荆门学宫、孔庙就布置在州府前南薰门内的风水宝地。还有龙泉书院、龙蟠书院、上方书院、内方书院均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现在把仙女山东南一带作为末来院校预留地规划,也便于为若干年后首脑机关再次迁移到那一区域留有余地。
第三选址方案:虎牙关西北南沙凹(最缺乏远见方案)。优势:1、该地位于未来荆门东、西、南、北四城中心,符合目前城市发展覆盖规模。2、选择沙凹,使地处北部的荆门文脉之山象山又成为新首脑机关北部的屏嶂,这一优势尤为重要,故本人赞同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所制定的沙凹方案。不足点:1、该地地理乃仙女山东回脉,北部屏嶂西宝山被海会沟切断,未接正脉。2、水域不活,无水。
建议弥补方案:
1、架桥生扶地脉。于象山岚光阁西南(即六0五大门北约200米)海会沟上架设一天桥,使象山与白龙山连接。该桥修通后一举三得;一是使沙凹新建首脑机关所座之地倒脉变为正脉,让象山这座城市文化之山依然是首脑机关所倚之山。二是给洋丰“西山林语”地产向南开辟了一条主通道,该路顺岚光阁西洼直下,东通团结街,南接天鹅池、沙凹连、漳河大道(该桥可由“西山林语”出资承建)。三是让象山和西宝山至圣境山有机联成了一体,为今后规划借西宝山、圣境山山体自然人文打造成楚文化园创造了先决条件。
2、建筑设计勿采用高楼模式。根据沙凹北部屏障偏低的地理特点,新首脑机关不宜建高层。平面布局可借鉴古典庭园式,建筑风格融古贯今,以楚式风格为宜,主楼设计高度不宜超过9层,其它建筑均应规划在6层以下。除公检法外,市委、市府及各局办可融为一体。平面用5条南北轴线连接若干个四合院布局。
3、沙凹四象护山上严禁开挖建房,不得架设高压线,电路铺设宜采用地埋式。
4、水面不得少于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为宜。
5、以兴隆岗为朝山,中轴线上不宜有高楼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