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509|回复: 57

【2011汇展】红丽清歌亲情散文选:母亲喜欢吃什么?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亲喜欢吃什么?
  在公司生辅室组织的“感恩母亲”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心心相印”。母亲和孩子分开坐着,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看看妈妈和孩子的答案是否一样。
  我和女儿也参加了这个环节,当主持人问“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这个问题时,我的答案是“芒果和香蕉”,而女儿的答案是“梨子”。不可否认,我也喜欢吃梨,然而说到“最”,可能就谈不上是梨了。我想,女儿之所以觉得我最爱吃梨,大概是因为家里每次买回来或老公从公司的餐厅带回来的梨,都是被我吃了,所以她觉得我最爱吃梨。而每次我们买的芒果或是其他女儿喜欢吃的水果,我总是尽量留给她吃。在她看来,自己的答案肯定是对的。只是她没想到,我其实也和她一样,最喜欢吃芒果和香蕉。
  自问一下:我的母亲爱吃什么?我肯定回答不出来。小时候,我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那时候,爷爷家里的经济十分拮据,平时难得见到荤腥,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鱼肉。每次,我们都坐在桌旁大块朵颐的时候,奶奶不是忙着做饭烧菜,就是在照顾年幼的孙儿吃饭。直到我们都吃饱了,她才端着饭碗坐在杯盘狼藉的餐桌旁,吃着我们剩下的菜,夹起鱼盘里剩下的鱼骨头,吸吮着骨头里的汁水,津津有味。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奶奶:“鱼骨头有什么好吃的呢?还要小心鱼刺把嘴巴扎到了,我就不喜欢吃!”
  奶奶一边有汁有味儿地吸着鱼骨头,一边慢悠悠地说:“你懂什么?鱼骨头里面有骨髓,吸出来可以补钙。我老了,需要多吃鱼骨头补钙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奶奶对鱼骨头的衷爱确实没有改变过。全家人似乎也没有谁觉得奶奶爱吃鱼骨头这个嗜好有什么不好,或者他们都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结婚第二年,因为回家待产,我又回到奶奶身边。那时候,爷爷的负担轻省了很多,他的退休工资也涨了。和他们住在一起的那三个月,爷爷奶奶心疼我长期在外面打工没吃到有营养的东西,每天不是买鱼,就是买猪蹄或排骨,说是为我和孩子补充钙质。每天的餐桌上只有爷爷、奶奶,还有我和正在读中学的弟弟四个人,根本吃不了那么丰盛的菜,所以总会剩下些不多不少的菜。我发现,一向节俭的奶奶竟然会把整副鱼骨架,甚至上面还有整块的鱼肉,全部扔给家里养的那只猫吃了。我问奶奶:“您怎么把这么大的鱼骨头,还有上面没吃干净的鱼肉都给猫吃了呢?”
  奶奶说:“现在连鱼肉都吃不完,谁还吃鱼骨头啊?”
  “可是,您不是最爱吃鱼骨头的吗?您还说过,吃鱼骨头可以补钙呢。”我又接着问。
  “那时候是因为家里人太多,平时又很少吃鱼,剩下的鱼骨头当然舍不得扔。”奶奶一边收拾着餐桌上的残羹剩肴,一边漫不经心地说。
  我恍然大悟。原来,奶奶并不是真的爱吃鱼骨头,只是她心疼儿孙,宁可自己吃剩下的鱼骨头,也不会去夹一筷子新鲜的鱼肉。
  奶奶的话,不由得让我想到住在乡下的母亲。每年的寒暑假,我放假回到乡下时,她总会做很多好吃的菜,比如她封存了半年的干鱼、腊肉,还有红薯粉,豆腐。在缺少鱼腥的年代,红薯粉、豆腐都可以算是很好的食物。我不知道这些东西她喜不喜欢吃?只记得,每次回到家的第一天,面对着满满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母亲只是象征性地夹几筷子,并不多吃。如今想来,那些食物肯定也是她爱吃的,所以她才会不辞辛劳地做给我吃。她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向我这个长年不在身边的女儿,表达她内心深藏的母爱。
  “心心相印”的游戏结束后,女儿为我们的“默契”感到诧异,她甚至问我:“你不是最爱吃梨子吗?每次家里的梨子都是你吃的。为什么你的答案是芒果和香蕉呢?”
  我笑了笑:“我是喜欢吃梨子。梨子可以降火嘛!再说了,你们都不爱吃梨子,难道让我把梨子扔掉吗?”
  女儿似懂非懂,我也没有过多解释。也许,等到她也成为母亲的时候,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
  2011-5-7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做的菜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喜爱烹饪。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母都是很会过日子的人,餐桌上常见的菜无非是酸菜、干萝卜丝、豆腐渣之类,就连新鲜的豆腐都是罕见的美食。有时候,就是剩下的锅巴,被父亲浇上新鲜的米汤,洒一点点盐花,煮得香喷喷的,也会被我们姐弟仨抢着吃。但是,哪怕只是酸菜、萝卜丝这样的菜,也被父亲烹调得有滋有味儿。比如小干鱼炖酸菜,干辣椒炖豆腐渣,干萝卜丝蒸腊肉等。小鱼干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在别人收完鱼放干水后的鱼塘里捞起来的,洗干净后用油煎成黄黄的干鱼,用木屑渣烧的火熏干,再放到太阳地里晒上几天,放进塑胶袋中密封好,这样的小干鱼能被一家人吃很久。干辣椒也是父亲自己种的辣椒晒干的,在没有新鲜蔬菜的时节,干辣椒是最好的调味料。
  父亲的拿手好菜有很多,我最爱吃他做的薯粉肉。说是“肉”,其实里面连肉丝也看不到,纯粹用薯粉做的一道菜。这道菜特别费油,当时我们的家境贫困,炒菜也舍不得放太多油,因此只有家里有贵客来,父亲才会做这道菜。父亲知道我爱吃薯粉肉,每年寒暑假,我回到家的第一天,父亲便让母亲到楼上舀一碗薯粉,用水调成稀糊状,放一勺剁好的蒜沫,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这时,母亲已经将锅烧热,父亲往里面倒入至少两勺菜油。母亲在灶前不断地添柴,父亲不断翻炒着锅内的薯粉,一边翻炒,一边将薯粉在锅内摊成厚厚的饼状,必要时,还要往锅内加一些猪油。待锅内的薯粉全部变得黑亮黑亮的时候,父亲又用锅铲将它们在锅内直接切成红烧肉的形状,盖上锅盖,用小火煎一会儿,待两面煎得有点儿硬壳的时候,再倒几滴酱油,洒上一小撮葱花儿,便可以出锅装盘了。冒着热气的薯粉肉又黑又亮,翠绿的葱花儿在热气的熏蒸下,散发着浓浓的葱蒜的香味儿,别提有多诱人呢!
  父亲除了会做菜,还会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做一些小吃,比如煎饼、烙糖糍等。每年的新小麦收割后,又逢端午节,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用当年的新小麦磨成的面粉做粑,也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馒头或是馍。每次发好的粑上蒸笼时,父亲总会留下几个不蒸,给我们做煎饼吃。只见父亲顺着锅沿浇上一勺菜油,然后端起锅慢慢地转动,让油流到锅的四周,再把发好的面用擀面杖擀成饼状,放入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煎烤至金黄,等两面都煎得黄澄澄的时候,我们姐弟的口水也快流到胸口了。
  小时候,父亲总会在我暑假结束之前做一次烙糖糍,因为开学后,我又要回到爷爷、奶奶家,没有机会吃他做的菜了。烙糖糍的制作方法和煎饼有些相似,制作时间更短,味道更好。母亲从楼上舀来适量的糯米粉,用开水揉好,再搓成一个一个的糯米粉团,有点儿像家乡人吃的汤圆。里面包上用炒熟的芝麻和糖拌好的馅,再将糯米粉团尽量压瘪、压薄成饼状,放入倒好油的热锅里慢慢烙。和煎饼一样,烙到两面金黄的时候,厨房里早已经香味四溢。
  每次父亲为我们做好吃的时候,母亲总会安静地坐在灶前烧火、添柴。我们也不到外面乱跑了,姐弟三人从高到矮,挨个儿站在锅台边儿,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父亲的手,仿佛他那双手是魔术师的手,一眨眼工夫,便能为我们变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父亲的拿手好菜里,有一道菜叫“泥鳅穿豆腐”。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地里的农活儿不多的时候,他便四处找活儿干,有时候帮别人盖房子,有时候帮别人起鱼塘。逢到父亲帮别人起鱼塘的时候,他准会带些泥鳅回来,放在清水里养几天,待泥鳅将肚子里的泥吐干净了,他就会去买几块鲜嫩的豆腐回来。舀一瓢清水倒入锅内,将整块的豆腐和鲜活的泥鳅一起放进去。这时,灶里已经烧起了小火,锅里的水温开始慢慢上升,感觉到热的泥鳅便开始寻找“阴凉”的地方,冰凉的豆腐似乎是最好的藏身之处,于是,泥鳅们一只一只都钻进豆腐里躲了起来。待豆腐也煮熟的时候,这些呆头呆脑的泥鳅们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水温,毫无痛苦地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儿。
  “泥鳅穿豆腐”这道菜我从未吃过,具体的制作过程也不太清楚,只是听弟弟、妹妹经常在我面前炫耀这道菜的味道如何鲜美,如何好吃。每次弟弟、妹妹在我面前描述这道菜时,他们说得神采飞扬,听着听着,只感觉口腔内的唾沫越来越丰富,我就开始要流口水了。
  2011-8-10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母亲剪指甲
  那天吃过午饭后,母亲收拾好碗筷后,自顾自地说:“这指甲什么时候裂开了,痛得很。”我忙拉过母亲的手,只见她的指甲很大,很硬。大拇指的指甲从中间裂了一条缝,长出来的指甲已经裂开。我拿来指甲剪,帮母亲剪起指甲。无奈指甲实在太硬了,我只好换一把新剪刀,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母亲裂开的指甲剪下来。我又一一将母亲其他的指甲,包括脚趾甲也修剪了一下。
  帮母亲剪指(趾)甲时,我才发现母亲手脚上的皮肤异常的粗糙,手掌和脚掌都有很多厚厚的茧,两个大拇指的指肚上都有一道很深的裂口,脚后跟也有好几个道很深的裂缝,裂缝四周的皮肤又硬又粗糙。母亲的手背还有不少浅褐色的斑点,皮肤看起来也没什么水分。我想起母亲说她小时候爱唱戏,想象母亲小的时候,每天唱戏的她,双手应该也是柔软秀气的吧?
  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是很爱美的。虽然那时的母亲也是做生产,可是回到家,仍然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母亲有一条白色的百褶裙,下摆有几朵鲜艳的红花,红花旁边点缀着很多小碎花。这条裙子是当时很时髦的衣服,非常漂亮,母亲每天晚上洗澡之后就会穿着它。虽然第二天早上出门干活时,她又要换下裙子,穿上膝盖补了几层补丁的裤子。母亲不仅在穿着上很讲究,也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年的腊月底,母亲都会和村子里的其他妇女一起去军垦的率洲烫头发。记得家里承包桔子园的第一年,因为没有经验,很多桔子在挂果时被烈日晒伤了外皮,卖相很不好看。母亲就挑着这些卖不起价的黑皮桔子到排市的各个村子里换稻谷,10斤桔子换6斤稻谷。母亲出发前,特意穿上一件平时很少穿的白底碎花衬衣,一条蓝黑色的卡其布长裤,一双黑色的新布鞋,连头发也梳得油光发亮的。父亲笑着说:“你是去换稻谷还是去相亲啊?”母亲也笑了:“出去做生意当然要体面点,不能让公社的人小看了咱们农场的人。” 母亲还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搽润肤霜,这个习惯一直坚持着。母亲曾经是那样一个爱美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的皮肤变得这样粗糙了?母亲,您才50多岁啊!
  我正帮母亲剪着指甲时,女儿夸张地说:“外婆,你的指甲好脏啊!”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做生产的人,手都是这样子的。”父亲笑着说:“谁像你那样不讲卫生?懒得连指甲都不剪!”母亲又笑了,什么也没说。
  我知道,母亲并不是因为懒才不剪指(趾)甲。在我们回家那些天,母亲从来没有闲下来,早上5点钟就起床洗衣服,因为不会用洗衣机,又怕洗衣机洗不干净衣服,母亲要将一家老小的衣服洗一个多小时。等我们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把衣服洗完了,接着又开始张罗一家人的早餐。母亲说她不喜欢上街过早,也不喜欢从街上买回来的早点。我知道,母亲并不是不喜欢吃街上卖的早点,她是怕花钱。每次从乡下来,母亲都要带很多新鲜的蔬菜过来,甚至连地里的西瓜也要摘几只带过来。我们在县城里住的那几天,除了买些荤菜,蔬菜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吃完了母亲就让父亲骑摩托车回去拿。母亲说,城里卖的蔬菜都是用化肥催大的,不如自己种的好吃。每当这时,父亲就会笑着对母亲说,幸亏咱们家离县城不远,来回也只要一个小时,否则路上烧的油都可以买好几斤蔬菜了。我也笑着说,幸亏咱家有辆摩托车,否则来回的路费也能买几斤蔬菜了。母亲微笑着,也不说什么。  
  我继续帮母亲修剪指(趾)甲,母亲的指(趾)甲实在太硬了,以至于我每次剪的时候,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剪断。母亲的指(趾)甲也确实有点脏,很多都深深地嵌进两边的肉里,不论是指甲还是趾甲,嵌入肉里的缝隙里都是黑色的污垢。我拿来牙签,把缝隙里的污垢剔出,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旁边的指(趾)甲剪掉。每次剪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剪到旁边的肉,总会问母亲痛不痛?母亲还没说话,只听父亲在一旁笑着说:“不怕!剪到旁边的肉也没事儿,那些肉早就结成茧了。”母亲也笑了,她说:“真的不痛,很舒服。”
  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真的不痛?捏着母亲粗糙的手脚时,我的心却无端地痛了。
  2011/09/02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生日的人
  公公是个没有生日的人,村子里比公公年纪大的老人依稀记得好像是1932年,因此,公公的出生年份就定为1932年。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公公就成了没有生日的人。
  公公生前很少提及自己的往事,倒是略知情的婆婆喜欢和儿女们聊起。婆婆也是个孤儿,从小失去了父母。好在她的舅舅收养了她,因此,婆婆的外婆家就成了她的娘家。婆婆喜欢“忆苦思甜”,每年腊月底,她的儿女们都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时候,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炉火旁,一边烤着火,一边讲她或者公公小时候的故事。
  我常纳闷,比公公小6岁的婆婆,如何会知道公公小时候的事情呢?不知道她的儿女们会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是,我从未听到他们问过婆婆。每次大家围坐在炉火旁听婆婆讲故事时,虽然讲的都是些陈年往事,而且她的儿女们已经听过不知多少次,但是仍然不会有人打断她,而对于第一次听到那些故事的我,更是听得聚精会神,唯恐错过哪怕一句话。
  在婆婆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公公苦难的童年。公公一岁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他乡,没几年,母亲也病逝了,他回到老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成了孤儿的公公,白天以帮人放牛为生,晚上就住在他父亲留下的那几间破旧的土坯房里。曾经有一年冬天,因为天气寒冷,东家拿了件破棉袄给公公御寒,棉袄太大,公公又瘦又小,只得用稻草搓根草绳系在腰上,勒紧棉袄。到了腊月底,公公要回家过年了,东家怕公公第二年不给他们家放牛,竟然要求他留下棉袄,来年春天开工时再给他穿。衣衫褴褛的公公只得在家中翻找可以御寒的衣服,最终什么也没找到,只好将家中仅有的一条破麻袋剪成衣服的样子穿在身上,勉强熬过了那个冬天。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公公还在世,当时也坐在炉火旁烤火,穿着儿女为他买的丝棉做的棉衣,女儿为他织的毛衣,坐在铺着软垫的椅子上,表情平静地听婆婆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讲述他的童年故事,仿佛这些往事与他无关。
  像无数个苦大仇深的革命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公公一直到解放后才过上温饱的日子。虽然依旧过着穷日子,但是公公是个知足感恩的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他在生产队里干劲十足,还带领着乡亲们开荒造田,很快成为生产队的队长,还申请入了党。
  公公后来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并不十分吸引人,我只是好奇公公的童年是如何走过来的。虽然类似的故事在无数电影或者电视剧中上演过,也煽情地催下我不少眼泪。但是,当这些鲜活的故事在我熟悉的亲人身上重演,却又显得如此不真实,不敢想象。
  或者是因为公公从小受到的磨难太多,年老的公公每年到了天气转冷的时候,就开始剧烈地咳嗽,并伴有严重的哮喘,好像还有肺心病。公公特别怕冷,所以冬天的衣服就穿得格外多且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童年忍冻挨饿落下的病根?如果是,当时年幼的他又是用怎样的毅力去抵抗那些磨难啊?
  早在我和老公恋爱的时候,公公就已经在忍受了好几年病痛的拍磨。那年冬天匆匆回家结婚,也是为了能让他在离开之前看到我们结婚。之后,每年冬天,快过春节时,公公的病就会严重起来,催促着我们赶紧回家。每次等到他的儿女们都从千里之外不同的异乡赶回家中,他又会慢慢康复,过了冬天就可以下地播种,夏天又能打着赤脚下地收割了。
  公公在世的时候,家门前的那几分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春天种油菜,秋天种萝卜。那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公公最终没有熬过那个春天。公公走了,在我和老公结婚三周年之后,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离开了这个曾带给他痛苦也给予他幸福的人间。
  听婆婆说,他走之前,曾有一段时间精神特别好,还不顾他人反对,在家门前的那块地上种上了油菜。望着绿油油的油菜苗,公公欣慰地对婆婆说,来年吃的油就不用愁啦!
  听到这一段,我幽幽地想,公公是不是早已经预料到自己要走,所以早早地尽自己所能将婆婆的生活安排好,不顾病体在那块地上种上了油菜呢?想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酸楚。而更令我心酸的,是另一件事情。婆婆说,公公在最后弥留之际,颤颤微微地指了指他的上衣口袋,示意婆婆去拿什么东西。婆婆从里面掏出了一块钱,拿给公公看。公公看过后,仿佛松了最后一口气,没一会儿,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公公走了,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地走了。若说有,就是他走的时候,除了长子和四个孙子、一个孙女在他的跟前,其他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没能赶回来。或者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公走之后,全家人哭作一团,哭得最伤心的,是婆婆。
  为公公写祭文的时候,如何写公公的出生日期这件事情难为了他的儿子们。后来,在主祭司仪的建议下,根据公公的生平,为他编了个生日。这个编出来的生日我记得不大清楚了,仿佛是农历九月的某一天。大概是因为农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一生辛劳而忙碌的公公应该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带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人世间。
  公公出殡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抬着棺材经过那片油菜地。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旺,满地金黄。穿着白色孝衣的送葬队伍,穿过那片浓郁的金黄色,向着远方走去,渐行渐远。
  2011-10-11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奶奶
  这些天,总有些心神不宁,睡觉也感觉不踏实,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早上,弟弟打来电话,告诉我,奶奶病重住院了,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儿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是好。我问奶奶现在的情况如何,弟弟说他在上课,具体情况还不知道。淑珍妹妹在照顾奶奶,是她告诉弟弟这些情况的。
  弟弟挂断电话后,我忙拨通淑珍妹妹的电话。她正在睡觉,因为照顾奶奶,她整晚都没有睡好。妹妹说,奶奶现在的情况很糟糕,意识已经开始不清楚了,甚至连人都不认识了,很让人担忧。
  奶奶是去年腊月底中风的,经过治疗,今年暑假我们回家时,奶奶已经好了很多,除了左手不能动,左腿基本恢复,可以拄着手杖走几步了,如果有人搀扶,甚至可以走更远。也许,问题就出在她可以独自行动。暑假我们回家的时候,奶奶有天中午独自去上洗手间时摔倒了,幸亏姑姑发现及时,否则不知道她要在地上躺多久。
  妹妹说,中秋节过后,奶奶又摔倒了,这次摔得有点儿严重,把手摔骨折了。前不久,奶奶再次摔倒,这次摔得更重,头部受伤了,当时奶奶的脸上都有瘀血。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奶奶脑出血,并且出现脑萎缩。经过几天的治疗,出血面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医生说已经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甚至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
  妹妹的话还没说完,我的心里就一阵一阵揪得痛。前天在QQ上,妹妹已经告诉我奶奶住院了,但是没有说有多严重。昨天打电话回家问起奶奶的情况时,父亲说奶奶没事儿,让我不要担心。如果真有事儿再告诉我,可能要担误我几天时间。现在想起来,父亲一直在向我隐瞒着奶奶病重的事情。我知道父亲这样做,是为我们着想,不想我们因为奶奶的病影响生活,甚至不想因为奶奶的病“担误”我们的工作。父亲所谓的“担误”,无非是到时候我们又要请假,带着孩子一起回家,来来去去的时间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可是,父亲哪里能明白我的心情?
  我是家中孙辈最大的孩子,奶奶对我的管教极严。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从吃饭睡觉这类小事,到平时的言谈举止,奶奶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约束着我,以至我从来不敢往家里带同学或者朋友,也很少有同学敢去家里约我玩。奶奶从来就是缺少慈爱,却不缺少严厉的长辈。可是,谁能说这不是奶奶对我的另一种爱护呢?
  儿时的事情一幕一幕出现在脑海中,我的眼泪就有些忍不住要落下来,喉咙里紧紧的,妹妹说什么我也只能“嗯”着回答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挂断妹妹的电话,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顾不上办公室里还有其他同事。中午休息时,躺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全是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的情景。那时候,奶奶才五十多岁,身体很好。记得我六岁那年,大妹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奶奶抱着她从外面回来,刚准备坐在堂屋的凳子上,我冷不丁从奶奶身后抽走了凳子,奶奶一屁股坐在地上,闪到了腰,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我吓得一声也不敢吭,等着受惩罚。奶奶只是痛苦地从地上坐起来,然后抱着妹妹去找人帮她推腰,告诉我以后不可以这样恶作剧,却并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
  那时候奶奶多年轻啊,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大大的发髻。硬朗的身板,不仅能挑水,挑几十斤一担的稻谷也不在话下。奶奶曾经跟我说起过一件事情,在我三岁还是四岁时,有一天奶奶挑米送给在宝塔湖工作的爷爷。当时没有船,也没有车,奶奶从荆头山沿着河堤一路挑到宝塔湖,还要带着我。奶奶说,当时我太小了,走几步就不愿走了,奶奶只好挑一段路,再回头来抱我,又把我放下,再去挑米。如此往返,最终带着我把那担米挑到了宝塔湖。奶奶那时候应该不到五十岁,虽然算不上老,但是挑着几十斤的大米,还要抱着三四岁的孩子,走这么远的路,也是极辛苦的吧!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奶奶一路走下去的呢?后来,奶奶搬到县城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每年腊月,还要到乡下去做年粑,然后挑着一担年粑坐船回县城。直到奶奶的腿摔断,就再也不能回乡下做年粑挑回城里了。
  说起奶奶摔断腿这件事情,至今我仍愧疚不已。那年我上五年级,大概是1989年的初夏,有一天奶奶洗菜的时候,奶奶为了捡一块被水冲走的瘦肉,在又湿又滑的地板上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还没完全好,有一天我在同学家一夜未归,家里人急得四处找我,奶奶也拄着棍子出来找我,结果在家门口又摔了一跤,把腿摔骨折了。医生来家里帮奶奶接骨时,她痛得直喊“妈”,后来在床上躺了好久才可以下地走路。从此,奶奶只能瘸着一条腿走路,行动非常不方便。
  我不知道奶奶有没有责怪过我?奶奶有时候提起这件事情,她总说,算命先生给她算过,这辈子会得一点残疾才能平安。奶奶说的残疾就是为瘸腿这件事情,可是,奶奶真的平安吗?我上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时,应该是1988年冬天,奶奶做饭滗米汤时,不小心滚烫的米汤全部淋到奶奶的脚上,当时奶奶连鞋子都来不及脱下,烫得惨不忍睹,用民间的土方治了很久才好。没想到第二年夏天又摔断了腿。爷爷去世没多久,独自一人生活的奶奶又被开水烫到,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好。去年冬天,奶奶突然中风,这次又摔得这么严重。奶奶这辈子真的如算命先生说的那样“有福”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过往的事情,此刻都会如此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或许是亲人之间有感应吧!妹妹后来发短信来说,奶奶想我了。后来,她冒充我去看奶奶,奶奶高兴得不得了,兴奋得好久都没睡觉。看到这条信息,我的眼泪再次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知道,人老了,总有一天会离开,这是自然规律。自从爷爷去世之后,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这种自然规律的残酷性。奶奶在爷爷走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每次回去都会显得更加老态。每次我们离开家准备走的时候,奶奶会显得格外不舍,总是不停地问我们什么再回家?当我们回家时,她会格外高兴,瘸着腿忙着为我们下面条,买包子。在我们清理东西的时候,她又瘸着腿到外面买来了排骨,泡好了香菇。在我回家之后的某一天,奶奶总会叫来姑姑帮她做一大桌子菜招呼我们。也许,奶奶看到满屋子都是她的儿孙,围在她身边吃着、喝着,就是她最开心的事情。
  每次离开家时,我总是在里默默地祈祷,祈祷奶奶健康、长寿。祈祷在奶奶有生之年,我还能有机会在她身边侍候她,照顾她。可是,想起奶奶现在的情形,我不知道上天会不会眷顾我,给我一次在奶奶身边尽孝的机会?
  正在电脑前敲打着这些文字时,妹妹打来电话,告诉我奶奶特别想我,想和我说话。我刚开口叫了一声“奶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奶奶在那头叫着“红儿,红儿”,也哭了。
  我心里非常清楚,奶奶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可是,我总想这天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以前,每次从广东回家时,我总是先到县城。走进院子,还没放下东西,我就扯着大嗓子喊着:“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爷爷走了,每次回家,我已经明显感到不习惯,因为再也没有“爷爷”叫了,再也看不到爷爷从门里走出来乐呵呵的样子。如果奶奶也走了,再到县城,再来到那几间爷爷、奶奶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我该开口喊谁呢?
  2011-10-27
  补记:写完这篇文字,我马上前往车站购买了当天晚上9点半广州至武昌的火车票,次日早晨8点到达武昌,后转火车回到阳新,中午10半到达家中,在家中照顾了奶奶八天。在这八天里,正如《弟子规》中所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白天由我照顾,晚上则由奶奶的儿女们轮流照看。终于,奶奶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在药物的作用下,渐渐好转。11月5日,我再次踏上南下的列车。愿奶奶早日康复!祝奶奶健康长寿!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8: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丽清歌 于 2011-11-24 08:59 编辑

奶奶
  奶奶出生在一个在当地不算显赫的地主家庭,没有嫡亲的兄弟姐妹,她是太外公唯一的孩子。按常理,奶奶应该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至少也说得上是小家碧玉。但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闭塞的农村,女人是不能读书的,还要缠足。和爷爷订婚后,开明的爷爷让奶奶放了脚,奶奶才免遭三寸金莲之罪。
  记忆中,奶奶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个非常强势的人,在我的心目中,也算不上慈祥。不论是对她的儿女们,还是对我们这些孙辈,奶奶都是非常严厉的长辈,全家人都怕她,就连爷爷也一直让着她,让了她一辈子。
  从小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却完全没有享受到所谓的隔代亲的溺爱,反而感觉格外拘束。吃饭的时候,那是一定要把碗端起来的,不能趴在桌上吃饭。夹菜时,一定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否则奶奶的筷子就会迅速夹住我的筷子。坐在桌前,两腿也不能叉开,否则奶奶就会一脚踢过来,把我叉开的双腿踢拢。在饭桌上,我更是没有说话的权力。奶奶常说,食不言,寝不语。女孩子,更得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奶奶甚至不允许我睡觉时翻身,尤其是冬天,我稍微动一下,奶奶便使劲儿揪我的腿,吓得我再也不敢动弹。在奶奶的严厉教导下,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时间,不论是什么季节,都可以做到睡下去是什么样子,醒来还是什么样子。吃饭时更是规规矩矩,除了夹自己面前的菜,筷子从不敢伸到别人面前。我害怕有双筷子突然伸出来把我的筷子夹住。
  我小的时候,奶奶总是和爷爷吵架,按照父亲和叔叔们的说法,是奶奶总缠着爷爷吵。小时候我最害怕他们吵架,每次他们吵起来,奶奶就会把门栓上不让爷爷回家,爷爷在门外喊我开门,说是不开门就要对我如何如何,显然带着生气的语气。奶奶在房内不允许我动,说是如果我开门了,就打断我的腿。我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学乖了,还没等奶奶把门栓上,我就赶紧上床睡觉,假装睡着了,谁叫我也不答应。睡到半夜,我又看到爷爷坐在奶奶的床边,握着奶奶的手,两人有说有笑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两位老人就这样争吵了一辈子,直到爷爷去世。爷爷去世后,奶奶拄着手杖坐车到殡仪馆,坐在棺材旁哭了很久。爷爷火化后,灵车经过家门口开回乡下老家时,奶奶又拄着手杖一走一瘸地从家里走出来,看着灵车开远。我想,那一刻,奶奶的心里一定空落落的,比那几间住了几十年的老平房还要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奶奶便搬到城里与爷爷一起生活,与农村的老太太相比,奶奶应该算得上“养尊处优”了。只是因为左腿曾经摔折过,中风以前便有些一走一瘸,这为奶奶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爷爷去逝后,我无法想象奶奶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人住在那几间50年代建的老平房里,既阴暗又嘲湿,到了梅雨季节,稍不小心,在家里都可能摔倒。但是,奶奶仍然执意要一个人生活,不愿和儿孙们住在一起。直到去年冬天,奶奶突然中风,不得不住在姑姑家,奶奶从此也不必过那种做一餐饭吃一天的生活了。我想,这或许是老天刻意地安排吧!奶奶是去年年底中风的,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现在好了些,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但是左手功能还没有恢复,依然没有知觉。 
  姑姑说,奶奶老了,像个孩子,成天盼着家里来客人。其实,所谓的“客人”,也就是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奶奶的孙辈们。奶奶应该算有福之人,她的儿女都在她的身边,生活过得都还不差。或许是离得最远的原因,她最牵挂的倒是我这个她管教最严厉的大孙女儿。听姑姑说,得知我回家的日子后,奶奶便开始天天唠叨,每天坐在家门口,望着门外的那条路,时不时地问姑姑今天是什么日子,离我回家的日子还有几天。
  我们回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把奶奶接到他在城里为弟弟买的新房住了几天。奶奶行动不便,身边不能离人。和奶奶住在一起的那几天,基本都是我在照顾她,和奶奶说话最多的人也是我。弟弟结婚时,奶奶竟然和我聊起她出嫁时的往事。奶奶斜躺在床上,回忆着她当年出嫁的情形。她坐在八抬大轿里,爷爷穿着长袍马褂,戴着礼帽,扶着花轿。高大英俊的爷爷走过奶奶娘家的村庄,一路吸引着众人围观,别提多热闹了。奶奶说,进汪家大门时,几个轿夫恶作剧,抬起轿子摇晃起来,把坐在轿子里的奶奶摇得晕头转向,只差没吐出来。奶奶说到这里,竟然咧着她没牙的嘴,“呵呵”地笑了起来。顺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看到她当年幸福的笑脸。
  奶奶依然是严厉的,不像别人家的老人那样慈祥。五叔家才两岁的女儿一直是姑姑帮忙照看,奶奶有时候忍受不了小孩子的调皮捣蛋,偶尔也会吼她几句,只是声音已经远没有我小的时候那么严厉了。任性又不懂事的小妹妹也会和奶奶顶撞,甚至和奶奶“吵架”。姑姑说,家里有这一老一小可热闹了,她们竟然吵得像真的一样,有时候两人还会“生气”,互相不理睬。可是,每次看到两岁的小孙女又唱又跳的样子时,奶奶就会捂着她没牙的嘴,偷偷地笑了,笑得很开心。看到奶奶笑了,两岁的小妹妹又会屁颠屁颠地拿来零食讨好她,这一老一小很快又和好了。
  回家的日子是很短暂的。在家住了十来天,便又踏上南下的列车。离开家的前一天,我们来到姑姑家。奶奶那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问我们过年回不回家,我们说可能不回了,奶奶便有些失落,然后又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来。我该怎么回答奶奶的话呢?实话实说,奶奶会很失落。承诺她过年回家,奶奶一定会成天盼着我们回去,望眼欲穿的她若是在春节看不到我们的身影,心里会更失落。
  我们离开姑姑家的时候,奶奶坐在姑姑家门口的藤椅上向我们挥手,一边挥手,一边用她有些虚弱的声音说:“过年回来啊!”我们边走边回头向奶奶招手,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扎得我的眼睛生疼。
  2011-10-5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9: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丽清歌 于 2011-11-24 12:23 编辑

响应元老的号召,发了几篇今年写的亲情类散文,请大家多指正!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0

主题

1697

帖子

233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34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1-11-24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的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09: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丽清歌 于 2011-11-24 09:39 编辑

发贴之后没有看到原贴,原来是在审核中,结果发重复了,呵呵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81

主题

1052

帖子

175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753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1-11-24 12: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怎么不能引用其他回贴来回复了?
生活在别处,生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