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残疾男生通过勤奋学习进入大学,并且考取该校公费研究生。但在校期间的一次考试舞弊记录,却让他在出校后遭遇挫折。鄂州市今年启动“千名引硕”工程,这名考生顺利地通过面试,并成为唯一通过专业终审者,但在考察环节,人才中心在档案中发现其大学期间曾作弊,遂将其拒之公务员门外。
母亲打三份零工供儿上学
昨日,鄂州滨湖花园小区居民吴女士介绍,1988年元月21日,4岁的大儿子小胡(化名)在小区外玩耍时被人撞进路边水沟,昏迷了4个多小时才被发现。事后小胡做了开颅手术,留下严重后遗症,左上下肢偏瘫。
吴女士称,1998年6月,灾难再次降临到她身上,丈夫身患神经元疾病,全身肌肉萎缩,为给丈夫治病,家里债台高筑,两年后丈夫终因病重去世。
据了解,2003年,吴女士从鄂钢内退,为供养两个儿子上学,她一直坚持打三份零工,每月收入仅1200元左右。2004年,小胡考上武汉工程大学。2007年,小胡又考上该校公费研究生。
他是唯一通过终审的考生
今年6月小胡研究生毕业。闻知鄂州启动“千名引硕”工程后,小胡报名参加了市直事业单位的招聘,当时他填报的是无线电工程和网络技术这一岗位。“儿子大学本科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读的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吴女士说,8月12日,小胡递交了审查资料,并且顺利通过审查。
9月9日,小胡参加了在鄂州市委党校举行的鄂州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生的面试,面试结束后,小胡取得了79.4分的成绩,当时报考这一专业的仅有儿子通过终审。
考试舞弊记录成了拦路虎
吴女士介绍,11月上旬,市公务员局通知小胡,小胡在大学期间受到警告处分,不符合引进条件中“三年内不得受到处分”的规定,希望小胡写材料放弃应聘。鄂州市人才中心主任姜昭琪证实了这一说法。
姜昭琪介绍,小胡符合“千名引硕”工程的报考条件,并且通过了资格审查、面试。报考无线电工程和网络技术,且通过岗位终审的只有小胡一人,没有人参与竞争。
姜昭琪同时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武汉工程大学的材料,小胡曾于2010年4月28日,在《数值分析》课程补考过程中,夹带与考试科目有关的复习资料,学校给予小胡警告处分,并将处分材料存放至小胡的档案中。
姜昭琪称,根据《鄂州市实施事业单位2011年引进博士硕士考察工作方案》有关规定,考生在各级招考(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的,不得确定为体检人员。因此,人才中心不予录取小胡。
对此,小胡昨表示,希望“引硕工程”工作人员能出具政审考察标准文件,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因考试舞弊不得进入体检名单,但是他的请求遭到工作人员的拒绝。
读者朋友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714—6530000,或在楚天时报官方微博(新浪或腾讯)私信留言。
记者王焱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