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秉承“为民、和谐、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慎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了“发展提速、形象提升、能力提高”的工作目标。
人才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346人。其中,党政人才4403人,占人才总量的24%;专业技术人才10090人,占人才总量的5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449人,占人才总量的18.8%;高技能人才404人,占人才总量的2.2%。五年来,我市先后组织楚源、吉象、万向和扬子江泵业等企业到武汉、荆州等地参加人才招聘会,引进大学毕业生达770人,充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艺、机械设计与制造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9类急需的专业人才。
就业工作卓有成效。我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1万人次,完成规划目标的13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6.93万人。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共有2.8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85笔9870余万元。
社保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万人、20万人、2.5万人、2.5万人、2.3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达到33.9万人次,基金滚存结余近4亿元,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逐步解决了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小三场”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被辞退民办教师等特殊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目前,正着手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全市新农保参保27.5万人,参保率95.5%,累计征收保费6036万元,发放新农保待遇6.5万人,累计发放7500万元;发放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1151人18.99万元,参保缴费等基础工作正在组织开展中。
职业培训扎实推进。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五年来,共开展再就业培训1.6万人,创业培训1477人,就业前培训1.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万人。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石首技校升格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并成为全省中等职业示范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逐步完善,2.15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仲裁机构,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60件。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五年来,共完成用人单位年检2250户次,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494起,清理拖欠劳动者工资245万元,较好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事业成就再创辉煌。我市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市、全国首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市、全省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市人社局是全省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全省劳动人事仲裁试点单位。
石首高级技工学校被纳入全省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关正世同志作为全国人社系统唯一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