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61|回复: 0

沔阳渔鼓流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12-4 14: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1-12-4 15:05 编辑

      
图为下路子传承人夏祖勤老师(右)表演沔阳渔鼓
     
http://www.tudou.com/v/0sQQEq5CNPU/&rpid=71915768/v.swf


       1840年后,沔阳渔鼓按地域形成流派,分为上、中、下三路,并成立分会,订立派程和房规。在沔阳境内三大门派所传弟子众多。至今已传徒有大几代。
  上路(也称为西路)渔鼓行会以陈国壮、伍明奎为会长,下分八大房,定立“道德通玄静,光绪忠流图,义马四金石,一言复本”共二十代派序。著名渔鼓艺人别道洋(1905—1985)沔阳毛嘴人,是西路渔鼓的第三代传人,即“通”字派艺人,其所传弟子有60多人。
  下路(也称为东路)渔鼓行会以陈幺、龚本槐(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为会长下分六大房,订立“元天普议,文章华国”共8代派序。著名渔鼓艺人陈幺(1902—1962)沔阳长埫口人,以“文”字派大房老大;龚本槐(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07—1993)沔阳长埫口人,以“文”字派四房老大,所传弟子50多人。
       中路渔鼓艺人受东西两路渔鼓的熏陶,形成中路风格,出名艺人有:沔阳杨林尾的蔡海林、沔阳张沟的陈金观、沔阳郭河的曾凡炎、沔阳沔城的方成发等,所传弟子也很多。
       沔阳的三路渔鼓已传了大几代,有门有派的就有400多人。还不计自学演唱渔鼓者。

                                ——(摘自《沔阳民间文艺》)
【相关】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故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之民谣,旧时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只得背井离乡,靠敲碟子、拍渔鼓、打莲湘、玩莲花落、唱民歌小调乞讨谋生。起初,渔鼓被水荒穷人作为沿门乞讨卖唱来谋生和艺人演唱养家糊口的曲艺形式;之后,在茶馆坐唱或红白喜事赶场祝酒取彩。曲目均为庆贺祝词与断片唱本,以及为人处事的应酬语言“见子打子”的即兴唱词。如“来在府门外,先把四宾礼客拜……”、“唱了这一会,茶水无一杯,虽说东家柴和贵,可用罐子煨”等。充分的体现了江汉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才能

  艺人说:“沔阳渔鼓”是由“八仙”所创制的。故在“渔鼓道情”艺人及其“行会”中素有“敬八仙”的习俗,视“八仙”为其“始祖”。按艺人“师承”关系推算,“沔阳渔鼓”大约在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并且已出现了以渔鼓为业的皮思金、皮思银、张洪显、刘泡等专业艺人。民间戏称其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 “沔阳渔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与流布于“江汉平原”的另一民间艺术——“皮影”合流,并为其“配腔”伴唱,形成了楚地特色的渔鼓皮影戏



江汉明珠仙桃——
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
中国黄鳝之都
世界无纺布之都
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花鼓戏之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沔阳雕花剪纸、沔阳皮影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