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省委、省政府宏图在握: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兴”的总体要求,把荆州建成江汉平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机械制造及化工基地、长江中游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长江中游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使荆州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成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荆州振兴,力图冲天再起,荆州需要更大的热能实现跨越。
大产业重振雄风
没有大工业,腰杆子就不硬。要用大产业打造荆州的钢筋铁骨。
论块头,荆州最大的企业——美的荆州工业园,年销售额不到30亿元。论名气,荆州在全国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品牌,屈指可数。荆州人值得夸耀的谈资,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活力28”等。
“‘壮腰工程’的核心是先壮工业”。市委书记李新华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大市,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把培育3个千亿产业和3个500亿产业作为工业的重中之重。
曾名噪一时的沙松冰箱厂,如今被美的荆州工业园所取代。“壮腰工程”提出后,美的计划用4年时间,将销售额提高至200亿元。
高新技术是大产业的潜力所在。
江汉油田四机厂,主产探油和采油设备,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等。厂长王峻乔说,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四机厂今年的销售额可达20亿元。在荆州的产业集群销售可突破40亿元。
开发区是吸纳千亿元级和500亿元级产业的海绵。省政府同意,荆州工业园区总面积由现在的93平方公里,扩大到300平方公里,全力实施满园工程,实施千亿级开发区、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的“双千双百”工程,力争十二五末有一个县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10强,2个至3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大交通立体突变
目前,荆州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全省的5%。
血脉不畅,急需输血活经。
未来4年,省国资委将在荆州砸下485.66亿元,实施12个重大投资项目:组织省交通投资公司将荆州境内新建的高速公路和跨县市的一级公路项目作为重点,优先投资建设;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加大对荆州境内交通港航、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省鄂西圈投资公司加大对荆州古城旅游区、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旅游区、洈水风景区、熊家冢墓地展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省高新投资公司、省能源集团重点加大荆州境内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能源项目的投入力度。
荆州境内开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总里程将近1700公里。
长荆线、荆岳铁路、北煤南运大通道、煤运中转港、荆州亿吨级组合港、荆州长江二桥(荆岳铁路长江公铁两用桥),石首长江大桥、洪湖长江大桥、荆州长江三桥(二广高速大桥)将荆州真正变得四通八达。
曾有3次,荆州人与客运火车擦肩而过,明年3月,荆州人就可乘动车,90分钟到达武汉。
引江济汉工程将成为荆州又一黄金水道。十二五期间,省水利厅将投入197亿元,完善荆州水利工程;国家将投入40亿元实施荆州三峡后续工程。
在天上飞已成为不少人的梦想。没有航运机场的荆州正在抢占新兴国家通用航空市场(即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业内人士介绍,通用航空市场及相关产业,全国的市场容量达到1万亿元左右。届时你可在荆州学习拿到私人飞机驾照,也可以在荆州租用飞机自驾在蓝天翱翔。
公、铁、水、航空全方位对接,多式联运的格局将打破制约荆州发展瓶颈,荆州将成为长江中游现代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挑起横贯东西纵通南北立体运输的重任。
大城市组团扩容
城市建设是壮腰工程的第一平台。刚刚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的荆州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容。
10年内,建成荆州开发区中心商务区、沙北新区和火车站片区的荆州城区新区,将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容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万的特大城市。
建设沿江城镇连绵带,推动县市城区扩容提质,打造荆江现代城市群。建设一批中等城市,将监利县城区常住人口扩容到50万人;洪湖、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城区常住人口分别达到40万人和30万人;建设江陵卫星城,城区常住人口扩容到20万人。
面对未来,荆州上下信心百倍。李新华坚定地说:荆州将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的跨越,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到50%以上;发展质量的跨越,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累计达到7000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和1.2万元。
荆州正以飞将冲天之势,治庸懒,引大商,用良将,做实事。有理由相信,一个新兴的大荆州、新荆州一定会崛起于长江沿岸,一个真正的钢腰一定能托起中部崛起的大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