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856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丰田模式就是所谓的成本减少再减少,这种模式在欧美是很成功的,甚至被很多国内拿来当教材,为什么他在欧美就能成功,到了国内就不行了呢?我来告诉你真相。丰田车的设计是很成功的,对技术和科技的应用都无可挑剔。但是不管如何减少成本,有一个最低的限度,那就是必须要有钢铁的质量和锻造技术做基础,日本的炼钢技术在全球是最顶尖的,同样的一颗螺丝,能承受的最大扭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丰田尽管不断的降低成本,能将螺丝做多细就多细,钢板做多薄就多薄,但是他从来就未曾破坏那个“基本”,这个“基本”就是比如这个车辆要求的承重量是1吨,钢板的厚度最低要求是2公分,那么丰田不会将他做到1.9公分,这一点,丰田还是知道的。但是他也不会把他做成2.1公分,这就是丰田模式。这也是国产丰田断轴的问题所在,因为欧美的炼钢技术跟日本是持平的,所以同样一个模具,在欧美生产出来的零件合乎要求,但是中国的炼钢技术,跟日本差很远,丰田到中国投资之后,他虽然知道中国的钢铁不过关,但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想蒙混过关,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什么样的质量就会有什么样的事故。断轴接二连三,有驶进凹坑断轴的,有碰撞断轴,有刹车断轴,有拐弯断轴,为什么总断轴,因为半轴承受力是最大的,在行驶中,受到不同的冲击也是最多的,断轴也是正常的。丰田公司刚开始默不作声,哪知道事故越来越多,蛮不住了,但是还是没有道歉,反而污蔑中国的钢铁不行,中国钢铁不行全球皆知,但是也没听过两万八的QQ断过轴啊???纯粹是狡辩。
读了这片文章,觉得楼主是在太贬低中国钢铁质量,轴承钢本身就是钢种之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其从冶炼开始,各个过程相对其他钢种都是及其严格的,这样说吧,齿轮钢都可以在冶炼的时候“玩巧”,但是轴承钢是绝对不敢的。他有着极其严格的氧含量和杂志标准,一般如GCr15新冶钢的氧含量一般在7.5个PPm以内,此值越小越好,如铁路用渗碳轴承钢、高铁用100Cr6等要求也更高,而氧含量受制于一个原材料包括从铁矿石开始,到石灰,以及其他的如Cr、Mn等等材料都是最好的,尤其是钢种的P和硫含量,国标是S:<=0.020 P:<=0.027 新冶钢内控是S:<=0.010 P:<=0.010 ,然后在经常缓冷坑缓冷48个小时后到加热炉加热约8个小时后进行轧制,然后进行热处理,精整探伤等。所以在国内,一般汽车用轴承钢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其他钢种如果说大批量生产有质量异议,但是轴承钢一般在厂内就进行了相当严格的探伤检测,然后在到如洛轴、瓦轴或襄轴等企业又得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测,如果说那家汽车厂商用得轴承断裂,估计是整个批量都出同一个问题。但是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商,包括日本小松,SKF,阿斯彼勒等世界巨头都大量采购国产钢材,然后供应到包括丰田、本田、神龙、大众、通用、东风、重汽等,但是没听说出现轴承断裂的情况。
我也承认国产的轴承钢质量在某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例如军用飞机用轴承钢,在新冶钢一般都是走电炉--LF炉--RH炉-模铸,然后在拿到电渣炉进行重融,此后的工艺我也不是太了解了,但是有一个数据我可以说一下,那就是新冶钢生产的飞机用轴承钢使用寿命约6000个小时,大约是飞机的半个多点周期,美国约是1W个小时,大约是一个周期,西欧约是2W个小时,相当于2个两架飞机的使用寿命。然后在轴承钢领域,新冶钢已然是国内最好的了,这就是差距,差距主要在顶尖材料上,前段时间,国内众多的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共38名来新冶钢,就专门为包括轴承钢在的特钢把脉,其中轴承钢开展了专题讲座。相信在过个10~20年,中国的材料能够和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相提媲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