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922|回复: 3

智者大师出生地浅谈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5

主题

527

帖子

169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91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发表于 湖北省潜江市 2011-12-16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者大师出生地浅谈
贺 亮

      智顗(音yǐ,公元538——597年),南朝陈和隋代统一之际杰出的高僧。“也是中国哲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哲学家”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潘桂明语)。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出生于荆州华容(有资料表明位于今湖北潜江西南),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实际的创始者。他融合当时南北佛教的特点,强调 “止”“观”并重,提出“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等观点。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并广弘教法。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赐号“智者”,世称“智者大师”。曾口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由弟子灌顶集录成书。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智者大师及天台宗在日本、韩国等地也影响深远。
      智者大师的出生地,很少有人做深入的论述。拙文以有限的珍贵文献资料,做点旁征,却不能算博引,抛砖引玉,以期有助于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关于智者大师出生地最早的原始记载,出于其得意弟子之一灌顶所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后来唐代道宣《续高僧传》、唐代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对其出生地均取同样说法。):
      大师讳智顗,字德安,俗姓陈氏,颍川人也。高宗茂绩,盛传于谱史矣。暨晋世迁都,家随南出,寓居江汉,因止荆州之华容县。父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伦,而武策运筹偏多勇决。梁湘东王萧绎之荆州,列为宾客,奉教入朝领军。朱异见而叹曰:“若非经国之才,孰为英王之所重乎?”孝元即位,拜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母徐氏,温良恭俭,偏勤斋戒。梦香烟五彩,轻浮若雾,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因觉体重。至于载诞,夜现神光,栋宇焕然,兼辉邻室。邻里忆先灵瑞,呼为“王道”;兼用后相,复名“光道”,故小立二字。眼有重瞳,父母藏护,不欲人知,而人自知之矣。至年七岁,喜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初启一遍即得。而父母遏绝,不听数往。每存理所诵,而惆怅未闻,奄忽自然通令文句。后以经验,无所遗失。乡闾嗟异:“温故知新,其若此乎!”
      “暨晋世迁都,家随南出,寓居江汉,因止荆州之华容县。”自夏朝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和渭水流域之间变动,而中国的经济重心也一直在这些地区。公元316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军攻破了西晋的都城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王朝宣告灭亡。次年,晋室遗族重以江南的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将中断的晋王朝的皇统又延续了起来,这就是东晋的开始。伴随这次南迁的,还有巨大的移民潮。大批北方知识分子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的南下,使长期落后的江南地区得到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维护封建贵族门阀特权,门第、等级观念相当严重。陈家远祖“高宗茂绩,盛传于谱史矣”,可见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陈氏先祖随晋代南迁都城时,移民江汉,定居“荆州之华容县”,不可能安居穷乡僻壤;定居县城,才更合符历史事实。从东晋到南北朝灭亡、隋代统一时期,其南迁先祖到智者大师父母,在荆州华容县已生活两百多年了。
      538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陈德安(智者大师)即出生于古华容县。智顗之母徐氏,温良恭俭,偏勤斋戒。传说在怀智顗时,屡有祥瑞。先是梦见香烟五彩,轻浮若雾,萦回在怀,欲拂去之,听到有人在耳边说:“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后又梦见吞食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及至诞育之夜,室内神光洞明,焕然兼辉邻室。全家十分欢悦,杀牲烹肉以相庆贺,谁知“火灭汤冷,为事不成”。忽有二位僧人前来扣门,说道:“善哉!儿德所重,必出家矣。”言讫而隐。宾客皆十分,惊异。后来,邻里忆起先前的灵瑞,便称其为“王道”,又因其出生时的瑞相而名之为“光道”。“故小立二字,参互称之”。这些说法,显然对智者大师的的出生起到了夸张渲染的效果。
      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智顗生于荆州之华容。据说他象传说中的圣人舜一样,眼有双瞳。父母藏掩之,不想让人知道,但人皆已知晓。唐道宣《续高僧传》上还记载说,智顗从小“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大已来,口不妄啖,见像便礼,逢僧必敬。”合掌,亦称“合十”,即十指并拢,双手合掌置于胸前,以表示衷心敬意,此为佛教徒的一般礼节。面西,是指面向西方的阿弥陀佛。这是说,智顗年幼时的举止行为便与佛教礼节暗合,似乎他一出世就像个崇奉佛教的出家人。及其长大,又自觉地不乱吃东西,见佛像便礼拜,见僧人即致敬。
      七岁时,智顗就十分喜欢往寺院跑。诸僧见其伶俐可爱,便将《法华经》中宣扬观世音信仰的《普门品》口授给他,只一遍,智顗便记住了。但智顗的父母并不赞成他诵读佛经,也禁止他再到寺院里去。智顗惆帐之间,“奄忽自然通余文句”,没人教过的经句突然自己通了,后以佛经验之,竟“无所遗失”。乡间皆嗟叹称异。“温故知新其若此乎”!
      随着父亲陈起祖的从政为官,幼年及少儿时代的智者大师在出生地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公安、江陵,可能也是他少年时期曾待过的地方。其父陈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伦,而武策运筹,偏多勇决。天监中(公元502——519年),梁湘东王萧绎任荆州刺史时,陈起祖曾被列为宾客,有“经国之才”之誉。552年,萧绎在江陵即位做了皇帝(梁元帝承圣元年),陈起祖又因协助经营帝业的功劳,被拜为散骑常侍,封益阳公(益阳县开国侯)。这一年,智顗十五岁,却萌发了出家修道、遁入佛门的念头,但父母恩爱,未获准许。智顗便自己刻写了佛像加以礼拜,日夜诵读佛经。而《隋智者大师别传集注》,转引《荆州碑》记载:智者大师想辞亲出家,母亲不答应,“母曰:子今远游,父母甘旨,依何人耶?师运慈心,指其茅化为稻;指其水化为油,今有茅蕙村、油河存焉!时昙师,曾问游荆州者:云华容县,今为公安县,有油河里、茅蕙村,俗人呼之。”这是一则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而宋代昙照“问游荆州”的人,“华容县,今为公安县” ,有点道听途说的意味,事实上公安东北的部分地区属于古华容县治理范围确实是有依据的,但两地并不能因此划上完全的等号——古华容县不等于宋代公安县。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并无严谨的学术考证参考价值。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荆州郡县,全与前同。天监二年,分荆州南平郡之公安县置永安县。又于南安县置南安郡。寻废。省华容入南安,《清一统志》谓入监利。荆州“南安湘郡:《隋志》华容(湖南华容)旧曰安南(南安),梁置南安湘郡,寻废。郡治安湘,在湖南境。统县二,有一在湖北。南安县:在公安县境,原属南平郡。后废。《寰宇记》吴于今县(华容)东北二里置南安县。隋平陈,改为华容。大业十年,以县移于今治(今湖南华容县治)。”(以上引自潘新藻著《湖北省建制沿革》,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一版)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完全可确认公安县与古华容县的县城无关,隋改华容的湖南华容更与古华容县城无关。公安县老百姓称呼的“油河里、茅蕙村”这些与传说相对应地名的存在,也只能说明,智者大师十五岁左右,随父母迁居公安生活过一段时间——公安与梁的都城江陵隔长江相望,距离很近,因战乱,其父随军队频繁移防也属正常。所以,只能说明公安是他人生道路上留下过足迹的地方之一,但并非其出生地所在的古华容县城。
      陈起祖任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却是常在皇帝左右、预闻要政的尊贵之官员。由此可见,智顗的出身门第是很高的。显然,此时的居家也迁至南朝梁的都城江陵。554年,正值“孝元之败”,即刚当了两年皇帝的梁元帝萧绎被西魏所杀。双亲也于此时亡故。智顗目睹“家国殄丧,亲属流徙”,深深地感叹荣会之难久,凋离之易及,乃发弘愿,誓作沙门,以荷负正法。智顗又求兄准许他出家。由于哥哥不同意,他便去求助于父亲的故旧,时任湘州刺史的王琳,在王琳的嘉许与资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十八岁那年,智顗投到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门下,出家为僧。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开始了一代高僧修行证道、弘扬佛法的传奇人生。
      根据《天台智者大师别传集注》(宋四明沙门昙照原注,民国石梁观月子兴慈重辑,后学钱塘萧澍霖校阅),对“寓居江汉”的“江汉”注解如下:“(江汉)二水名。江为四渎之一,源出四川,成都茂州之岷山。汉在湖广汉阳城北,源出陕西宁羌县北,潘冢山。二水至湖北汉阳,合入长江,古属荆州之域。”对“荆州之华容县”,注解如下:“荆州,属湖北省江陵府,古郢地;又曰荆门军华容县。《后汉志》云:古华容侯国,乃楚灵王国基,有章华台基存焉。”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集注》原注释者昙照法师是宋代人,以上注解显然将荆州视为一座城而不是九州之一的大“荆州”。宋代江陵府八县中包括的江陵、公安、潜江、监利、石首,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历史区划的变迁都和古华容县有一定关联。宋代确实设过荆门军,但荆门军辖区并无公安(唐宋时公安属江陵府江陵郡),也无华容。同时,改名于隋代的湖南省华容县,原注者和后注者都未提及,也可以进一步排除。
      从以上宋代和近现代民国佛门高僧的注解内容分析他们观点的可取之处就是:江汉以湖北地区为主;古华容侯国(县),有章华台遗址。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智者大师出生地古华容县的查证范围。
      古华容县城,究竟对应现在何地,我们只好再从工具书中寻觅蛛丝马迹,顺藤摸瓜:
     《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13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查阅相关词条:
      华容: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南朝梁废。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
      (2)县名。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部、洞庭湖畔,邻接湖北省。汉孱陵县地,三国吴置南安县,南朝宋改安南县,隋改华容县。
      以上可知:古华容县制设置起始于西汉、废止于南朝梁。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华容道,是经过今天的潜江西南的。本文论及的智者大师出生地就是西汉置、南朝梁废的这个古华容县,与隋代才改名华容的今天湖南华容县无关。
     《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22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查阅:
      章华台:
     楚离宫名。故址有四:
      (1)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龙湾古华容县城内。《左传》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台在今华容城内。”《水经·沔水注》:“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
      (2)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乾溪沟之侧,古城父境内。一说楚灵王所建,即此。。杨守敬以为灵王可能先建于华容,后因东乾溪风物而筑此,仍袭用旧名。台上本有灵王庙,今台久圮。
      (3)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古汝阳城内。战国楚襄王为秦将白起所逼,北保于陈时所建,并袭用旧名。(4)在今湖北沙市,未详何王所建,后人附会为灵王所筑,即豫章台。
      以上可知:叫章华台的遗址虽然不少,但杜预所认定的“章华台在今华容县城内”的章华台只有一个。杜预是西晋大将军,曾都督荆州诸军事,他应对华容县治和章华台比较熟悉。古华容县城内有章华台遗址,根据文献所描述的楚章华台遗址地理位置和建筑规格,最接近的,是在潜江西南,而发掘面世的龙湾遗址,又有力证明了文献记载。
      三国时期的华容道的一部分,也包括潜江境内一段,而潜江境内的华容道,明显位于华容道的中段里程。所以,以今天潜江龙湾章华台遗址为中心,就是古华容县城的范围。当然,古华容县管辖总体范围比较大,除了古华容县城所在的潜江西南地区,据《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载,古华容县于西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包括今监利、华容(湖南)、石首及公安、潜江各一部分。《补三国疆域志》:“两汉华容县,三国吴仍属南郡。”《宋志》:“三国吴析(华容)置监利县。寻省”。可见监利是古华容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华容分出一部分地区设监利县,监利县城更不可能是华容县城。历史和现实证明:有章华台的古华容县城,在今潜江西南龙湾章华台遗址一带。
      五十六岁那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智顗回到故乡荆州,以“答生地恩”,在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开演《法华玄义》,次年说《摩诃止观》,天台三大部,於焉完成。南朝梁(公元557年灭亡)统治时期,华容县已废。并且这里从华容道的泥泞难行,就可以想见此时的华容县城一带因水乡泽国,易受水患而不复繁华。楚章华台当初建成,客观上促进了古龙湾的开发。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郢都后,章华台毁于大火。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这里划归南郡管辖,交通方便。西汉,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行政控制,又以章华台所在地为中心,设置了隶属于南郡的华容县,治所即华容城。华容县制设置了600多年,到了南朝齐(公元479——公元502年)二十三年间,荆江、汉水连续几次决堤,华容城全境处于泽国之中,华容县客观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丧失了县级机构的功能,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废华容,华容县制撤销。到南朝陈(公元557年)至隋朝(公元618年)这段时间,又发生几次特大洪水,城内所剩的几户人家也逃往异乡。天长日久,水涨水退,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章华台遗址和华容城,在历史上渐隐踪迹。所以看不到智者大师和家乡华容相关的更多记载,也不难理解了。
      关于华容县和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天竺山)的提法,在旧时和现代的个别书籍中也存在,权威的《辞海》关键词条并未提及,因为监利县西北天竺山地理方位及里数与文献记载不合,天竺山遗址只有汉代陶片,并无楚灵王时代器物,可以否定。《清一统志》称梁废华容入监利。徐氏《郡县表》 谓入南安。杨守敬曰:“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中大通三年,《梁书》皆载有华容县,然则中大通(公元531年)以后废欤?”在论及古地名时,往往以著述者同时代县一级的县名为参照,《清一统志》:“华容故城在监利县西北”,监利县西北,连着的就是当年的江陵龙湾(今天属于潜江西南),清代监利、江陵龙湾都属荆州府。华容道在监利境内也有一部分,位于监利县城西南12公里,即曹桥至毛家口的一条湖区小路,长7·5公里。但《资治通鉴》注:“从此道可至华容县也”,故名。监利西北与潜江西南毗邻,华容古道相连相通,当年可以从监利的华容道路段走到位于今天潜江龙湾的古华容县城遗址,也属情理之中。潜江境内这一段古华容道遗迹,由东南至西北方向,经过渔洋、龙湾、熊口、后湖、浩口、积玉口等镇,而龙湾正是楚章华台遗址发掘地,应属古华容县城中心区域。古华容县治理管辖范围也比较大,但县城所在,应当以文献资料和考古实证相结合。认同智者大师出生地古华容县城在今潜江西南的提法,有:
      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许昌县志》,第894页《人物·智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版;
      方立天主编,张风雷著《智顗评传》京华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另有相关资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扮搜集整理。(贺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238

主题

7720

帖子

717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7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1-12-17 0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2

2592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第四届潜江龙虾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132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2-17 12: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江有意抓住这个,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可以期待一下
中国戏剧之都~湖北潜江2016
1 第二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八月潜江举办  2 第二届《戏迷潜江》荆州花鼓戏大赛
3 第二届中国剧本交易会  4 《秦香莲》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5 发行胡新中唱腔专辑  6 荆州花鼓戏夏令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705

主题

8495

帖子

8334

积分

少校

不要叫我拉灯

Rank: 8Rank: 8

积分
833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12-17 18: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花鼓,逛梅苑,品龙虾,观楚章华台,游兴隆大坝,幸福潜江欢迎您!
中国戏剧之都,世界甲壳素之都,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荆州花鼓戏之乡----湖北潜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