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13
少校
 
- 积分
- 820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
文坛奇葩 赤子情怀
------邱春林长篇报告文学《党建雄风》研讨会摘记
(2011年11月16日)
文/楠木羊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邱春林新著长篇报告文学《党建雄风》首发式暨研讨会在鄂南咸宁三江温泉神州二号会议室隆重举行。系由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咸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咸宁市文联、咸宁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咸宁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文联和作协领导以及市直单位、咸宁学院与各县市区作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董思宁主持并作总结讲话。湖北省作协、市委组织部等领导发贺信表示祝贺。市文联及作协领导和咸宁学院文学院、市直及各县市区作家代表都纷纷发言。特摘记如下:
高小川(咸宁市直机关工委纪工委书记): “今天是个好日子!”在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在咸宁召开之际,同时安排邱春林同志长篇报告文学《党建雄风》举行首发式暨研讨会,真可谓“双喜临门”!
一、因机关工委全体同志要参加全省党建工作会议,机关工委派我参加这一特别大著首发式暨研讨会,并让本人代表机关工委全体同志对《党建雄风》首发式表示衷心祝贺,预祝《党建雄风》一书发行成功,预祝邱春林作品研讨会取得圆满成效,并向作者邱春林本人深表衷心感谢!
邱春林同志是享誉鄂南大地的领导型的多产作家,在工作之余著有许多文章和书籍,作品逾千件,超过500多万字。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新著《党建雄风》,凝聚了邱春林同志对党的无比热爱,对党建工作的无比热爱,同时无不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党建雄风》是邱春林同志代表市直机关万名党员向党献上的一份厚礼,是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向上级党委和全市人民递交的一份工作报告。
邱春林同志首开以报告文学形式写机关党建工作。这是一非常了不起的创举!此著在写到第三章时,就开始便被人民网陆续刊载,直至全文全部发表,在全国机关工委系统影响巨大。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直党建》编辑部、河南省直机关工委、新疆建设兵团工委、福建省工委、山东德州市工委以及本省兄弟地市州工委纷纷到咸宁采访、学习与交流,真正达到宣传咸宁、扩大咸宁影响的巨大效果。
此书还受到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市委副书记周彩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远鸩,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直工委书记黄剑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陈树林等领导的重视和赞扬。
与此同时, 《党建雄风》还深深受到市直各单位党组织书记的一致好评。
二、很高兴能看到今天这么多领导和嘉宾,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邱春林同志长篇报告文学《党建雄风》首发式暨研讨会。借此机会,我对各位多年来支持机关工委的工作表示感谢!恳请大家今后一如既往支持全市机关党建的工作。
三、《党建雄风》突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即让“机关党建之旗在鄂南大地高高飘扬”!这是对市直机关工委党建工作的宣传与激励。机关工委全体党员干部务必继续努力创新,将机关工委建设成全市的党员之家、党务干部之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充分发挥好市直机关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市直机关在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中的“龙头作用”,让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市党建工作的前头,扎实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报答大家的厚爱,回报邱春林同志的辛勤耕耘。
单长江(咸宁学院原文学院院长、教授): 在今年暑期,当我拿到邱春林先生《党建雄风》的手稿后,花了三四天时间一个字一个字看完,既感动又激动: 感动的是春林兄仅在短短几个月内采访调查、收集整理、潜心写作,很快完成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以党建工作为题材,联缀众多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群体性集中反映咸宁市党建文化特征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实为不易。不说在春林兄尚属首次,就是在我国当代文坛,也是绝无仅有。激动的是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的精心组织下,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党建工作原则来部署全市的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克难奋进,咸宁人民不仅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物质生活上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全市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多年也在全省名列前茅。尤其是各县、市成批涌现的优秀党员与先进党组织,极大地促进鄂南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也充满激情地一气呵成为之作序。
为什么咸宁市尤其在这几年的变化如此之大呢?除了党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英明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邱春林先生通过大量的深入走访和用心调查,对照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下发的主要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和政策性的措施,结合自己长期研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多年机关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终于在他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里集中地给我们做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复,就连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阅览之后,也欣然命笔批示“很好!”
作者邱春林还关注到:面对咸宁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城市雏形稚嫩,干部思想复杂,党员作风疲软的被动局面,市委于2005年以6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直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强调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文件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指示精神,切实从机关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诸方面加强市直机关党组织的建设。作者同时认为,正是咸宁市委抓住了党中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契机,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两型社会’机关党组织,让机关党建工作在解放思想、克难奋进中创先,在强基固本、加快发展中争优”,使得一批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同志纷纷走上市县直属机关工委和各部、委、办、局党委、党组的领导岗位。2007年,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市直机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机关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总结的那样,经过机关作风整顿,机关干部的作风真正做到了改“虚”为“实”,改“浮”为“沉”,改“假”为“真”,改“静”为“动”,改“守”为“进”,改“庸”为“能”,最终形成了“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从而大大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这整部报告文学作品中,作者始终把党中央制定的党建原则,总书记胡锦涛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作为文章行文的灵魂。又将古圣先贤的名句、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先进典型的哲语,如同散金碎玉,镶嵌文中,起画龙点睛之功用,也令文章生色不少。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认为: 报告文学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双重特点,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因而我认为,报告文学特别讲究素材的真实性,它必须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倘若人、事稍涉虚幻,那便不是报告文学。因为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但是报告文学也具有文学的基本属性,她不仅要求文辞优美,意蕴盎然,而且要求作家提炼现实生活以反映整体时代精神,铸造典型以反映英雄辈出的时代风貌。就前者而言,本书第六章之“鲜明特色的检查文化”中,其弘扬“六种精神”一节足以当之。作者原本就是一位著名诗人兼散文作家,由于受家学影响,故有比较深厚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文学底蕴。所以该篇写来,如万缕泉流,不择地而出;又如高天瀑布,喷珠吐玉,化为虹霓;更得拟人喻物而形神兼备,把咸宁检察官的责任感、使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单就此节而论,无异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后者而言,如以写人为主的第二章“冉冉成长的鄂南骄子”,反映的是咸宁市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头雁”熊正团的机关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卓异的工作业绩。但作者仿太史公以“纪传体”撰史的体例,于正文之前充分描述他幼年特异的生活环境、少年坎坷的求学经历、青年曲折的仕途之路,这些与作者邱春林颇为类似的人生苦难历程,作者写来明显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但它又完全忠实于生活,为熊正团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永不停息的对社会、人生探索的坚韧精神,作了非常必要的文学铺垫,让人们更加相信这个先进典型的真实性。
若硬要说这部报告文学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似乎隐隐觉得,她作为一部党建教育教材似有余,作为一部传世文学读物似乎还可写多写足。诚然,如何能将政论性与文学性在报告文学中全面地有机结合起来,仍然是当代作家和学术界悬而未决的议题。
刘明恒(咸宁市作协副主席、咸安区政协常委): 党建工作似乎是一个枯燥的话题,而机关党建又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如果要我写真还不敢写;邱春林先生真还敢写,还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不错,可谓活龙活现地把这个枯燥的话题、严肃的主题成功地表现出来,我表示衷心祝贺!
我前几年也写过长篇报告文学《闯世者》, 即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黎珊玉,无疑他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艰苦奋斗创建的事业令人瞩目,他的创业套路、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他的传统文化和开放思想、他的那支特别的队伍,都是激发我写作力量源泉。然而这是一个中心人物的聚焦,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邱春林先生写的则是党建工作这个枯燥的话题和严肃的主题,且其点多面广人众事繁,可想而知难度要大得多。有位出版责编曾讲道: 一部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被报告的对象有他独到之处,也就是要有看点;一是报告者要具备很强的洞察能力,并下工夫观察,既要还原被报告者的本来面目,又要抓得住被报告者的本质,并加以提炼。我看邱春林先生完全符合这两点。虽然党建工作枯燥,但作者深下功大潜心挖掘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独到事迹和独到的人物,成就其作品有看点;作者本身是一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加之多少年来的写作经验和文学历练,其洞察能力和观察本领不言而喻。
祝贺之际,无不对邱春林先生的创作精神感到钦佩,而且通过认真阅读其报告文学作品来吸取精华,学习经验,鞭策进取!
李 专(咸宁市经济开发区纪委书记): 我主要说两点: 一、不好写的题材,而邱春林作家写好了。刚才刘明恒作家说了,机关党建的确是不好写的题材,邱春林却以他三十年的创作经验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在短时期努力完成了今天的《党建雄风》。这在全国也不多见,从机关党建题材来讲,可谓之首创。我无不为之击掌!
二、不好读的内容,而读起来却很好读。我开始手捧书本时,还误以为是个资料汇编,可细细品读起来,才感到是一部很美的文学作品。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人物之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机关党建生动的群像,把鄂南地区各县市区的机关党建干部予以精彩亮相,把各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及其模范事迹浓墨重彩进行描述,尤为可贵的还把老年党务工作者在清水衙门里辛勤工作任劳任怨的感人事迹俏然展现出来。二是认知之美。全书二十多万字内有大量的信息量,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展现也非常丰富,对不少特工巧技亦得以厚实的反映。我们过去有好多不了解的行业与部门,都能从这部书中了解和认识。另外在书中恰如其份起点缀作用而引用的诸多名言警句,也让读者无不得到知识浇灌的美感。三是文学之美。如第二三章写人物,第五六章写行业文化,第七章写县市区机关党建特色,还有不少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描写和全书巧妙的布局以及丰厚的语言功底,都能体现出很深很浓的文学之美。
我先后参加了邱春林作家三次作品研讨会: 第一次是2001年在钟九故里崇阳白霓参加其鄂南首部长篇历史小说《钟九闹漕》文学研讨会; 第二次是2009年武汉出版社隆重推出其四卷本计两百万字的文学作品精选集《潇洒人的脚步》文学研讨会;再就是此次创全国之首的机关党建长篇报告文学《党建雄风》首发式暨研讨会。可以说,邱春林作家的文学硕果累累,成果丰实,值得我们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