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张磊)昨日,省政府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委书记李鸿忠,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中信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赵景文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李鸿忠在致辞中说,中信集团是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新冶钢作为湖北省与中信集团成功合作的“代表作”,不仅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黄石这座老矿冶城市的转型升级,并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交通区位独特,工业基础雄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目前正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这将为中信集团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舞台。希望中信集团发挥综合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等优势,进一步深化与湖北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常振明表示,湖北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目前正处在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中信集团十分看重与湖北的合作。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为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创造更广阔的前景。中信集团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发展的原则,落实合作框架协议条款,努力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贡献。
本报讯 (记者毛光勇、通讯员朱友松)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湖北新冶钢,昨日欢庆投资近百亿元的“淘汰落后、特钢升级”项目全面竣工。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称,这是新冶钢打造全球一流特钢强企迈出的坚实一步。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的新冶钢,脱胎于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公司,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特钢企业。昨日竣工投产的这个项目包括15个特钢冶炼、制造及配套工程,历时3年完成,在其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工艺最先进、环保水平最高”。
加盟中信集团7年来,新冶钢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改造,中厚壁无缝钢管、高合金锻材、合金钢棒材等三大特钢精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特钢年产能达到350万吨。“新冶钢制造”助送“神舟”、“嫦娥”、“天宫”遨游太空,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累计上交税金33亿元,8000名员工工资增长200%,企业生产和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依托新冶钢的聚集效应,黄石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特钢千亿元产业集群。
省领导出席昨日的庆典仪式指出,“淘汰落后、特钢升级”项目竣工投产,为新冶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