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中尉
 
- 积分
-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2011-12-18 18: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是我市今后五年工业经济新亮点,当前,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处于回升态势,增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仅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6%,增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全市城镇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4%。
在全省范围来看,荆州工业经济发展显得相对滞后,由于大项目不多,后劲乏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今后五年,我市将实施成长工程,壮大一批工业企业。全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各县市区将在工业上振兴,促进我市经济大发展。
荆州区:经济强区、文化名区、和谐新区
2010年,荆州区围绕构建“经济强区、文化名区、和谐新区”,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2011年,荆州区将围绕打造荆州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扶持壮大四机厂、拍马纸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古城改造,推进荆州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设施建设。
今后五年,区政府按照把荆州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强区、文化旅游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区、平安和谐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为“打造钢腰、振兴荆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力争在荆州市率先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强。
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3年翻一番;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4年翻一番。
沙市区:工业大振兴经济大跨越
今后五年,是沙市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沙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发展环境来看,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和振兴荆州“壮腰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沙市加快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
沙市区着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跨越,把增强工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作为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培育大产业,建设大企业,构筑大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培育5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家。拓展工业园区,把沙市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10平方公里以上的省级开发区。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增5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江陵县:沿江大发展强劲大工业
未来五年,是江陵县夯实基础、培植后劲的重要五年,将坚持科学发展,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实施沿江大开发,建设滨江工业,按照“迎湖接水,显堤露水,借江用水,依河亲水”的思路,着力打造水韵江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努力把江陵建成滨江工业城、水乡园林
城和荆州卫星城。2012
年,将大力发展工业
经济、着力提高城
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五年发展目标: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38亿元、5亿元,年均增长20.6%、36.9%、24.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亿元、40.6亿元、21150元、13120元,年均增长45%、16%、12%、15%。
公安县:努力建成“新兴工业强县”
今后五年,全县立足打造“新兴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区域物流中心和江南生态水乡”的发展定位,突出工业优先,推进“一主三化”,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公安而努力奋斗。
力争到2016年,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力争达到3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亿元;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
县城规模达到40平方公里,具备中等城市水平。努力建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双拥模范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力争达到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力争达到16000元。
监利县:加速培育工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五年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强县”战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监利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力争经济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前30位,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力争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力争突破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力争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力争突破1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经济,切实推进工业兴县。高举工业兴县、工业壮腰这面大旗,心无旁骛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水平,加速培育工业核心竞争力。
把工业园区作为引领赶超发展的火车头,集中力量建设好。壮大已有产业,改造提升以福娃、家意等为重点的粮油加工产业。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集中培育和孵化优质中小企业,切实提高工业层级水平。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松滋市:招商引资、高效对接、壮大实力
未来五年,松滋市将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紧紧咬定赶超目标,迅速壮大综合实力,尽快缩小与先进县市的差距,不断提升在全省的位次,加速冲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松滋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壮大,临港工业园、松东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吸引企业纷纷入驻。按照松滋市这次党代表确定的目标,今后五年,松滋市将咬定工业不放松,全力以赴招商引资,高效对接向上争资,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同时,盘活做大白云边、飞利浦、三盟机械等老字号企业,争取进入所在领域全省、全国第一方阵。
未来五年,松滋市将按照城东工业开发区、旧城商业贸易区、城西行政服务区的定位,建设启用市民中心,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健全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石首市:十大产业促进工业大飞跃
今后五年是石首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把石首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石首要全力壮大骨干产业。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机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16年,化工医药、林产品加工产业成长为百亿元产业,林产品产业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力争全市到2016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突破100家,利税超过10亿元。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十亿的大型产业项目,壮大骨干企业队伍;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引进配套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链,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管理水平。
洪湖市:打造滨江现代工业城
洪湖市这次党代会提出,洪湖市要牢牢抓住全面跻身全省“两圈一带”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实施“壮腰工程”,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将洪湖建设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以园区和集群建设为重点的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营业务年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总数实现了五年翻番,由2006年末的73家增加到了143家。未来五年,洪湖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力度,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着力提升工业品质,加快洪湖赶超步伐。
作为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主战场,洪湖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五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共投入资金近27亿元,完成了仙崇公路洪湖段省道扩建改造等一
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涌现出了峰口、曹市、府场、瞿家湾等一批特色乡镇,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取得明显变化”的目标。
未来五年,洪湖市将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培植壮大旅游和水产两大产业,全力打造滨江现代工业城、生态文化旅游城、水乡园林宜居城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前30名和荆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前4名,到201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