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1-12-25 13:37 编辑
谈“中国农谷”区域空间规划定位
李勋明
沉睡了几千年的屈家岭在2011年因省某要员重视而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然而“中国农谷”将来能否名副其实,战略规划是否会被那些所谓专家误导,实施是否会被那些头脑发热的官员歪整,许多人持怀疑态度。我想荆门市委既然敢打出《高举“中国农谷”旗帜》这个声震环宇的口号,相信不会是“忽悠日本人”的。 个人认为一个规划的成功主要因素:第一是战略定位,第二是空间和功能版块划分,第三是水利道路布置。个人没有到实地踏勘,现根据本人专业和爱好地域文化知识,结合卫星图资料观察,“中国农谷”核心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外围则沃畴广畅,发展空间大。区域空间规划总面积不得小于250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要有同于大都市亦有别于大都市,长远目标:中国江汉特色都市。我送“出龙口,倚两山,拥汉水,抱三原” 12字: 一、倚两山;即倚屈家岭新石器遗址西北之山(大洪山来脉)为主屏障、汉水西马良山(荆山来脉)为副屏障…。实践证明无山可倚的城市非久发之地,武汉不能成帝王之都,实乃山无势。 二、出龙口;查屈家岭主脉自钟祥长寿镇沿汉水东岸如游龙至屈家岭西北落脉,忽又折向东北再环向东南,形如龙口含屈家岭朝望着沙洋与多宝镇之间的汉江回湾处,此龙口平原为精华区域。 三、拥汉水;“中国农谷”要长治久安,必须“拥汉江”为农谷中心。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城市均选址在两河交汇处或依水临水,如武汉选址在长江与汉水两江会合处,上海倚长江口,广州倚珠江三角洲…。 四、抱三原;即抱屈家岭龙口平原,汉东天门平原,汉西江汉平原,吞吐自如。 另提几条规划建设意见; 1、架五桥连接汉西:五桥现巳建成石牌、沙洋两桥,还需建三桥,其中屈家岭与马良山之间一桥尤为重要。汉西小江河三面环山一面环江与屈家岭隔江相峙,易大手笔规划。 2、增加水域:汉东引汉水融入屈家岭区域…,汉西拓展小江湖至清乾隆时期面积,认真规划小江湖区域功能。 3、主干道四纵五横;除两条沿江大道外,第一主轴应规划在屈家岭遗址西北顺山脉向西南一线。行政首脑机关选址倚屈家岭遗址西北山脉向南偏东向,即镇锁龙口两唇间……。 4、掘文化;文化是灵魂和名片…。此条很关健,没报酬不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