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白雉山本是一座没有冠名的大山。这座大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被一位贪婪的财主据为己有。 山脚下住着一户贫苦的人家,家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子俩,靠租半山腰的几亩贫瘠的坡地为生。每年要向财主交纳很重的租钱。由于母子俩勤扒苦做,所以坡地上的粮食年年丰收,除去交纳财主的租钱,还略有盈余。另外,母亲生性善良,儿子也极其孝顺,所以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快活。 但在儿子十八岁那年,山洪忽然爆发,汹涌的山洪挟裹着泥沙飞奔直下,将娘俩那几亩赖以生存的坡地全部覆盖了。娘俩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因为财主早就定下了恶毒的规矩:凡不能按时交纳租钱,一律将租主关押于悬崖上的石屋中,不供水饭;直到租主连本带利还清租钱,方可放人。许多交不起租钱的贫苦租户都被这残酷的规矩活活折磨致死。 因为儿子是一户之主,所以母亲就对儿子说,儿啊,你快逃出去避避风头,他们不会抓娘的;娘都这把老骨头,他们想榨也榨不出油水来!儿子一想,认为母亲说得有些道理,就跪别了母亲,一头冲向夜雾茫茫的大山里。 当时,山上百草丰茂,野果满山。一连三天,儿子饿吃野果渴饮山泉,虽然吃喝无忧,但依旧整日愁眉不展。因为儿子担心母亲一人独自留在家中,会食不果腹,孤寂难耐。 当天晚上,儿子带了些野果,在夜幕笼罩下悄悄回到山脚下,却意外地发现母亲不在家中。偷偷向邻居打听后,方才得知:三天前,母亲就被财主囚于石屋中,并且通向石屋的唯一山路也被财主堵死了。 儿子当即心急如焚,立即返回山上,决心攀上悬崖,救出母亲。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开始攀崖。可是悬崖太陡,儿子一连攀了四处,每次都是刚攀到一半,就重重地摔下来。 第五次,儿子终于攀到悬崖顶上,刚刚探出头,就看见了躺在石屋冰冷地上的母亲。想着慈祥的母亲在石屋里忍饥挨饿,儿子恨不得一下就飞到母亲身边。儿子开始加快了攀登的速度,但由于用力过猛,脚下的石头忽然滑落,儿子不幸摔下悬崖,含恨而死。 说来奇怪,儿子死后立即化为了一只大白雉。 这只大白雉衔着野果飞进石屋,将昏迷中的母亲弄醒。母亲挣扎着坐起来,望着这只含泪的大白鸟,心中什么都明白了! 从此,这只大白雉每天黄昏时分都要飞进石屋,衔些野果给母亲吃,母亲吃完后,也要精心为“儿子”梳理羽毛。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早上,财主的家丁来到石屋,准备将他认为早就饿死的母亲推下悬崖;却意外地发现母亲还活着。狡猾的家丁认为此事好生蹊跷,于是便在石屋附近潜伏起来。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这位家丁看到了一只衔着野果的大白雉...... 家丁惊呆了,赶紧将此事告诉了财主。财主眼珠骨碌一转,当即想出一条阴毒的主意:这世上从未听说过什么白色的雉鸟,若能抓住这只大白雉,献给皇上,一定可以获得许多赏钱。 于是财主在悬崖四周布下天罗地网。金黄的夕阳中,那只衔着野果的大白雉如期而至,正准备向石屋俯冲时,忽然听见母亲奋力呼喊:儿啊,快飞走,有坏人要抓你!“儿子”听懂了母亲的呼喊,立即警觉地定在半空中。 气急败坏的财主眼看到手的财喜泡汤了,立即丧心病狂地将母亲推下悬崖。 大白雉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活活摔死,气得怒目圆睁,奋力扇动翅膀,刮起呼啸的大风。大风越刮越猛,终于将万恶的财主吹下了悬崖,为老百姓除去了一大祸害。 那只大白雉绕着母亲的遗体徘徊低飞了好一会,忽然高声鸣叫着飞向山顶,再也不见踪迹。 山脚下的人们知道这件事后,自发地将这座大山命名为白雉山,以纪念这位化雉救母的孝子。 (高国莹依据流传于鄂州汀祖一带民间传说整理) |